![]() | 火綾子又叫杈傘舞或“圍燈”,起源于漢代,是信陽市商城縣獨具特色的人民喜聞樂見的民間舞蹈,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xiàn)正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火綾子的表演形式火綾子系九人集體表演的群舞。人物:有“老桿兒”(領舞)即掌杈傘人,扮一風趣的老漢,一手掌杈傘,一手持蒲扇,口銜哨子(指揮用)。有“四梳”女角,舊時男扮女裝用黑紗手帕包頭,好像姑娘梳的獨辮,故得名“四梳”,俗稱“蠟花”或“花鼓娘子”……[詳細] |
![]() | 商城素稱歌舞之鄉(xiāng),歌舞的數量不但浩如煙海,而且很有藝術特色。其中商城花傘舞的表現(xiàn)形式,代表著大別山民間舞蹈的風格。 商城花傘的道具是以當地油布傘骨架,用五色彩線或琉璃珠纏在傘撐上,傘上面飾上彩蝶、彩蜜蜂、彩花,傘邊用線織的彩穗裝飾而成。表演形式:劉二姐打著花傘,丑婆、小丑伴隨左或右,舞蹈與花挑大同小異。舞步系用十字步、墊步、搓步、碎步、錯步。動作有扛傘、轉傘、甩手帕、挽花、風擺柳、望月、拍肩、抖扇……[詳細] |
![]() | 商城民歌是商城人民口頭創(chuàng)作的韻文作品,它包括民歌、民謠兩大類,也包括少量流傳至今的長篇民間敘事詩。人們習慣將其稱為民歌。商城民歌是商城人民世代傳唱的民間歌曲。它有詞有曲,可唱可和。曲調既有較穩(wěn)定的曲式結構,又有散板悠長的曲式結構;歌詞有與樂曲相適應的章法和格局,有時是融詞、曲、表演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品。商城民歌是商城人民世代傳誦的民間歌謠。它可哼可吟,可單獨朗誦,可眾口相和。無固定曲調,無章句格式,……[詳細] |
![]() | 剪紙是流傳于我國民間的一種藝術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它以很強的裝飾性,趣味性顯示出獨特的生命力。剪紙來源于民間,商城地處我國南北分界線處,中原文化和荊楚文化匯集交融,歷史文化積淀豐厚,民俗風情特色濃郁。 商城剪紙作品以大別山區(qū)濃厚風土人情,當地習俗,風情為創(chuàng)新主題,反映人們豐富多彩的勞動生活場景。作品注重意境營造,側重于在原汁原味的現(xiàn)實生活中提煉素材。通過傳統(tǒng)基礎的創(chuàng)新,將古老的傳統(tǒng)技法與現(xiàn)代……[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