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tǒng)漢族民間舞隊的表演序列中,旱船舞一般都是單人旱船,即船上只有一人表演(不含船下的梢公),由一個坐船女在船中間支架整個船身。雙人旱船的發(fā)明者在表演時覺得撐船人(梢公)表演時沒有坐船的情節(jié),因此不夠完美,而單人旱船的構(gòu)造也無法使撐船人(梢公)坐,會造成前栽后仰而使表演失衡。對單人旱船進行改制后,將船身增長,設(shè)計為前后兩個坐船女共同支撐船身,兩個沖船人(頭道篙、二道篙)分別化妝成戲劇“肖恩打漁”中的肖恩父女,用各種舞步如:坐船、跪步、蹲步、碎步、搓步、慢步等,以及一些傳統(tǒng)民間舞蹈常用的技巧相組合,形成了獨特的雙人旱船舞。雙人旱船舞的表演以仿真為主,把各種水上行船的生活拿到地面進行夸張?zhí)幚,達到虛實結(jié)合的再現(xiàn)性藝術(shù)表演效果。如表演中的拔錨、起船、撥水、大回水、撥浪、擱淺、臥船、翻身、跨船、下錨……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