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被稱為民間藝術“活化石”。籌形似竹笛和簫,卻為斜吹,音質介于笛與簫之間,兼有笛音的清脆、明亮與簫聲的柔和、優(yōu)美。《道德經》中的“天地之間,其猶橐(du)乎”便是指籌。籌所吹奏出的聲音,別有風情韻味。有簫之哀婉,笛之悠揚。聽其演奏,遐思悠悠,有騰云駕霧、飄然仙境之快感。被譽為“世界之絕響,佛家之仙樂”。籌音樂的歷史籌是一種罕見的樂器,籌音樂是中原地帶道教音樂中的一個樂種。它的歷史悠久,早在北魏(386-534)時期就已經進入上層的宮庭樂隊之中(河南鞏義石窟中浮雕《帝后禮佛圖》有證)。北宋(960—1279)時期都城開封鐵塔的琉璃磚上出現(xiàn)了吹籌人的形象,此時籌音樂已流于民間。清道光年以來的近200年中,由于天災1,時局動蕩,籌音樂也經歷了興衰曲折的發(fā)展歷程。1986年,在河南省舞陽縣賈湖村……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