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調是由蘇北花鼓演變而成的,在民間曾有“四拼調”的俗稱,1930年左右由化裝演唱演變?yōu)榈桥_著戲裝演唱。四平調以花鼓為基礎,同時又大量吸收了其他姊妹劇種的藝術營養(yǎng),形成了具有濃厚地域特點的藝術風格。女聲在質樸之中不失委婉俏麗,男聲則高昂豪放、剛柔兼?zhèn)洌A糁^強的說唱特征。四平調流布范圍較廣,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相互接壤地區(qū)均為它的活動范圍,河南目前還有商丘市四平調劇團和濮陽市范縣四平調劇團兩個專業(yè)劇團。四平調是有著深厚群眾基礎的戲曲劇種,《陳三兩爬堂》、《小包公》、《啞女告狀》等都是深受群眾歡迎的劇目。同時,由于四平調從始至今的演變發(fā)展過程脈絡清晰,有證有據(jù),被人稱為是“中國戲曲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在中國的戲曲藝術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