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撒葉兒嗬”“誰家開路添新鬼,一夜喪歌到天明”(清代彭秋潭《竹枝詞》)。土家“撒葉兒嗬”,漢族稱“跳喪”,又叫“打喪鼓”,F(xiàn)今“撒葉兒嗬”的分布主要沿著清江流域,巴東縣大部分區(qū)域和鶴峰、建始與巴東接壤的小部分區(qū)域。巴東野三關(guān)、清太坪中心流行區(qū)“撒葉兒嗬”音樂曲調(diào)、舞蹈表演套路豐富。土家人有“一死眾家喪,一打喪鼓二幫忙”的說法,跳喪是“歡歡喜喜辦喪事,熱熱鬧鬧陪亡人”,只有“走順頭路”即壽終正寢的人才有享受跳喪的資格。如父母尚在而晚輩先去世,除非已有兒女抱“靈牌”,否則不能跳喪。巴東土家“撒葉兒嗬”的起源,最早的歷史文獻應(yīng)為《隋書·地理志》,其記:“南郡、夷陵……清江諸郡多雜蠻左”,“其左人則又不同,無哀服,不復(fù)魄。始死,置尸館舍,鄰里少年,各持弓箭,繞尸而歌,以扣弓箭為節(jié),其歌詞說平生之……
[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