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刺繡,又稱絲繡,是一門古老的民間美術傳統(tǒng)手工藝,一根細小的鋼針在綢布上上下穿刺,飛針走線,結構成各種優(yōu)秀圖像、花紋或文字,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據(jù)《尚書》記記載在四千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guī)定了“衣畫而裳繡”。同時在《詩經(jīng)》中也有“素衣朱繡”的描述。1958年中國長沙楚墓0土了龍鳳圖案的刺繡品,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在漢代,刺繡品的應用已十分廣泛,宋代巳普遍形成并崇尚刺繡服裝風氣。從而形成流傳至今的湘繡、蘇繡、粵繡、蜀繡中國的四大名繡。鳳凰縣的“苗族刺繡”手工藝術由于過去封建社會民族歧視緣故而沒有過多地進入官方文字記載,再因流傳地域狹小,很多人們對它缺少深刻了解,由此苗繡手工藝術一直固封在大山之中。改革開放后,苗繡走出了塵封的大山,精湛的刺繡技藝征服了大山之外的人們,被譽為苗族燦……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