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大城所人們用“游旱龍”歡度佳節(jié)。所謂游旱龍,就是抬著用紙和竹片糊成的“龍舟”,在陸地上穿街過巷游走。據(jù)當(dāng)?shù)厝私榻B,大城所面臨大海,城外四周有護城河,相傳古時城河通海,民眾也會賽龍舟。但數(shù)百年歷史變遷,城河年漸淤塞,龍舟競渡不能維持。于是,人們改用竹片紙糊舟,轉(zhuǎn)為在村中神游。每年五月初一至初六,幾十民眾抬著神像和龍舟,扮裝各種戲出,鑼鼓喧天,游走于城內(nèi)各個角落。后來,當(dāng)?shù)厝硕∨d旺……[詳細] |
![]() | 每年端午節(jié)期間,大城所民眾還有吃“鼎翻”的獨特習(xí)俗!岸Ψ庇纸小胞?zhǔn)臁,是一種用平鼎煎制的薄餅,卷入豬肉絲、蝦仁、香菇等配料后食用。當(dāng)?shù)厝私榻B,明代大城所官兵來自 ,其中北方來的軍士居多。北方人喜歡將面粉煎成薄餅,卷大蔥、蒜以食用。因此,每年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除包粽子外,還會吃這種北方薄餅。另外,薄餅卷蔥蒜,也是當(dāng)時的戰(zhàn)備干糧。隨著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北方薄餅卷蔥蒜的吃法,在大城所也得到了發(fā)揚。經(jīng)……[詳細] |
![]() | 三饒饤桌也叫“擺桌碗”、“擺碟”,由古代的饤饾擺設(shè)演化而來,是三饒元宵節(jié)陳列在街上的傳統(tǒng)食品花樣工藝。桌碗的制作一般可分兩大類:一類是齋桌:①是以五谷等種籽組成(也有用果品堆疊成型)。具體作法是把種籽置于碗或盤里,累貼成平面、弧面和圓面,再在上面將種籽、谷、麥、粟等五谷鋪列出各種吉祥文字或花紋圖案(有在中間插上石榴紅花或置一個小形的紙剪團花),穿隙處以純色種籽鋪墊,依放射狀鋪襯而出,制成后美倫倫美……[詳細] |
![]() | 饒平縣布馬舞是傳統(tǒng)的民間舞蹈。當(dāng)演出開始,一陣模擬馬嘶的笛音過后,在雄渾的鼓樂聲中“馬”隊奔騰而上,它時而洶涌澎湃、疾蹄馳騁,矯健雄壯;時而徐徐而行,象漫步村陌,粗獷周存優(yōu)美,激烈中見柔情。豪放、歡快的舞姿,融合著潮州大鑼鼓的音樂,令人神往。饒平布馬舞,把民間舞蹈、民間音樂、民間工藝三者融合起來,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布馬制作簡單,用竹篾扎成馬身裹上白布彩繪而成,其表現(xiàn)內(nèi)容根據(jù)一則傳說,即宋朝時……[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