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長鼓舞”原稱長鼓舞,為瑤族支系過山瑤的民間舞蹈,因其所用之鼓較小,于20世紀(jì)50年代改稱小長鼓舞,沿用至今。流傳于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三水聯(lián)合村、三水口等過山瑤聚居地區(qū)。小長鼓舞起源久遠(yuǎn),據(jù)<<筆記小說大觀>>引明刻本<<嶺南雜記>>記載:“粵有瑤種,古長沙,黔中、五溪之蠻……以砂仁、豆芋、楠、漆、皮藤為利、竭則又他徙……捕獸飲酒,擊長鼓為樂!边B山過山瑤來自“古長沙、黔中、五溪之蠻”,與宋代沈遼<<踏瑤曲>>中描述的“湘江東西踏盤王”、“樂神打起長腰鼓”互為印證。<<隋書、地理志>>卷三十一記載:“長沙郡(又雜)有夷(蜒),名曰‘莫瑤’……武陵、巴陵、零陵……熙平皆同焉”。其中的熙平郡,便是當(dāng)今的連山,可見隋朝時期,古長沙,黔中,五溪之瑤已南遷入粵。據(jù)此推算,連山小長鼓舞是隋朝時期隨瑤族……
[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