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舞又稱打蓮池,是粵東地區(qū)“香花佛事舞”民間舞蹈活動流傳中,不斷發(fā)展形成的佛教舞蹈,用于為死亡的婦女超度亡魂,勸善信佛。據(jù)傳,蓮池舞的創(chuàng)始人為牧原和尚(牧原和尚,梅州興寧市人,舉人出身,中舉后到曹源寺(祥云寺)出家,創(chuàng)立“橫山堂”學說,曾主持興寧、龍川、江西、福建等庵寺,廣收門徒,傳播教義,其流派傳入泰國等東南亞一帶),其創(chuàng)作該佛教舞蹈的目的,是通過在喪事中表演蓮池舞,運用唱、跳、念、做這些花樣繁多的動作手法,轉移死者家屬的注意力,減輕對死者的哀思。同時,蓮池舞還具有勸善懲惡,宣傳驅難報恩、敬老孝道的功能,闡發(fā)佛家的教義。蓮池舞源于佛經《目蓮救母》的故事:佛家大弟子目蓮為救母親脫離地獄(蓮池),持神通廣大的法寶池杖(錫杖),破地獄救母,宣揚佛教慈悲的涵義。蓮池舞在蕉嶺地區(qū)流傳300多年,是……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