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戴涼帽是客家人的一種穿戴習俗,北宋年間就有蘇東坡的“蘇公笠”的記載,至今約有1000年的歷史。相傳北宋年間,蘇東坡被貶惠州,有一天見愛妾王朝云頂著烈日在花園里打理花草,為了愛妾不受日曬雨淋,就在當時竹笠的基礎(chǔ)上,在中間開一孔以適應(yīng)發(fā)髻的涼帽給她用。人們紛紛效仿,于是成了后世的客家涼帽。淡水客家涼帽在歷史涼帽的傳承中經(jīng)過改進和優(yōu)化,形成了本地的特色。淡水客家涼帽是用薄薄的竹蔑片編織而成,外形頗似平坦……[詳細] |
![]() | 淡水河是惠陽人民的母親河,是東江二級支流,全長95公里。它發(fā)源于海拔944米的深圳最高峰梧桐山。梧桐山山高林密,集雨面積廣闊,使淡水河長年水量充足。淡水河惠陽段長55.8公里,占淡水河總長度的一半以上,穿越了惠陽大半個區(qū)域,流域面積達745.9平方公里,占惠陽總面積的75%。千百年來,淡水河滋潤著廣袤的惠陽大地,使惠陽這方水土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也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惠陽子民,惠陽百姓臨河而居,廣大……[詳細] |
![]() | “黃金酥丸制作技藝”,流傳于清乾隆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據(jù)清朝著名詩人、文學家、美食家袁枚編著的《隨園食單》里的江鮮單記載:“粵東揚明府作肉圓,大如茶杯,細膩絕倫,湯尤鮮潔,入口如酥,大概去筋去節(jié),斬之極細,肥瘦各半,同纖合勻!保ā峨S園食單》出版于1792年,乾隆57年。是我國清代一部系統(tǒng)地論述烹飪技術(shù)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書里簡短的幾句話,就將“黃金酥丸”這種食品和它的制作工藝作了高……[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