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貴兒戲是懷集縣本縣劇種,起源于清朝末葉,由民間說唱而發(fā)展為多人的有故事情節(jié)的戲劇,是廣東13個戲劇劇種之一。其曲為當?shù)孛耖g小調(diào)。樂器是打擊樂的鑼鼓和嗩吶,每年春節(jié)期間為貴兒戲的活動期,最多時全縣有40多戲班,熱鬧非凡![詳細] |
![]() | 舞壯獅(壯獅舞)是隨著壯族祖先從廣西輾轉(zhuǎn)連山小三江鎮(zhèn)再傳入下帥車主賽村的民間文化表現(xiàn)形式,壯獅也叫木牛舞。多在正月初一至二十演出,1998年此節(jié)目被省文化廳命名為首批“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shù)之鄉(xiāng)(舞壯獅)之鄉(xiāng)”![詳細] |
![]() | “龍魚舞”,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7年)已在懷集縣鳳崗鎮(zhèn)的龍鳳村、懷城的富楊、下郭、柑洞、連麥沙邊等地出現(xiàn)不斷,是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表演藝術(shù)!褒堲~舞”演出時1人舉龍珠,1人舉龍,2人舉金魚,2人舉鯉魚,2人舉青衣魚,1人舉蝦,1人舉蚌,2人舉日月燈,1人舉幡(隊)旗,4人舉彩旗。伴以鑼鼓,表達歌舞升平盛世,慶豐年之情。表達程式由“龍魚出!保堉橐I(lǐng)龍、水中一族走園場出場亮相)“魚嘴斗趣”(群……[詳細] |
![]() | 春牛舞起源于清朝光緒二年(公元1874年),是從廣西賀縣(今賀州市)傳入懷集縣下帥壯族瑤族鄉(xiāng)的,主要流傳于東西行政村的田心自然村,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春牛舞是當?shù)厝罕娤猜剺芬姷膫鹘y(tǒng)節(jié)目之一,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藝術(shù)感染力。每逢春節(jié)至元宵期間,村民們走村過寨或在農(nóng)家小院,或在村邊廣場演出,祝福人們在新的一年里,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萬事如意。春牛舞是以打擊樂為伴奏樂的民間舞蹈,鄉(xiāng)土氣息十分濃郁。春……[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