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制作技藝(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四川省雅安市山區(qū)傳統(tǒng)茶葉制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蒙山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始于西漢,唐天寶元年開始入貢。清代成為皇室祭天祀祖專用之茶。《本草綱目》記載:“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溫而主疾……”由此蒙山茶集藥用、飲品、貢品、祭品、商品五大功能于一體,在中國茶葉史上實屬罕見。工藝流程原料采摘蒙山茶所用原料以名山本地群體種(老川茶)為主,以及從中選出的名山白毫131、蒙山9號、23號等國家級、省級良種。在清明前采摘單芽、一芽一葉初展、一芽二葉,標準一致,無病蟲害芽,無空心芽,無瘦弱芽,無露水芽。鮮葉攤晾采摘的鮮嫩芽葉及時用竹制簸箕均勻薄攤于陰涼通風處,每隔1小時輕翻一次,時間4-6小時,撿出其中果、梗等和其它夾雜物。其目的使芽葉中青草氣物質(zhì)轉(zhuǎn)化增加為香氣物……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