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據(jù)史料記載,中國的面塑藝術(shù)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經(jīng)過不斷的傳承和經(jīng)營,成為我國傳統(tǒng)民間工藝的瑰寶,以新疆土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傭和小豬來推斷,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南宋《東京夢年錄》中對做面人也有記載:“有油畫糖蜜造如笑寵兒”,而民間對捏面人還有一個傳說,相傳三國孔明征伐南蠻,在渡蘆江的時忽遇狂風(fēng)大作,機智的孔明隨即以面料制成人頭與牲禮模祭拜江神,使部隊渡江并順利平定南蠻。就捏……[詳細(xì)] |
![]() | 四川評書是一種漢族說唱藝術(shù)。流行地區(qū)遍及四川城鄉(xiāng),由于語音相近,還流傳到云南、貴州兩省。說為主的四川評書,明代以后流行四川各地。藝人借助桌子、醒木、折扇、帖子等道具,以語言吸引聽眾,并有一些表演動作。其表演地點多為茶館,聽眾可以邊品茗邊聽書。四川評書藝人一方醒木,一張手巾和一把折扇,又說又演,亦述亦評,把故事說得繪聲繪色,角色扮得維妙維肖。四川評書源于唐代的“說話”及明代的“評話”而盛于清。咸豐后……[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