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楓香印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手工技藝。其工藝流程是先在老楓香樹脂中加入適量牛油,用文火煎熬后過濾形成楓香油,然后用毛筆蘸上即時溶化的楓香油,在自織的白布上描繪圖案,再用藍靛浸染,沸水脫去油脂,清水漂洗,曬干,碾平。貴州省楓香印染主要集中在貴州省麻江縣和惠水縣。麻江縣瑤族楓香印染技藝主要流傳于以麻江縣龍山鄉(xiāng)河壩村為主的18個自然村寨,在鄰近的干橋、秧塘村的部分村寨也有流傳。清代的眾多地方志對此均有記載。……[詳細] |
![]() | 仫佬年是麻江縣仫佬人重要的傳統(tǒng)民族節(jié)慶活動。麻江仫佬人主要分布于麻江縣境內(nèi)的基東村、翁袍村、翁償村、瑯琊村、中寨村等,在這些仫佬人聚居的村寨大都有過仫佬年的習(xí)俗。麻江縣位于黔中腹地,貴州東部,清水江上游,縣境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處于云貴高原向湘桂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低山、低中山,丘陵及河谷盆地占全縣總面積78.4%,縣境內(nèi)屬于亞熱帶季風(fēng)濕潤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yán)寒,雨量充沛。麻江仫佬原稱“木佬”,……[詳細] |
![]() | 麻江縣河壩瑤族服飾是貴州“育”這一支瑤族的代表服飾。以麻江縣龍山鄉(xiāng)河壩村為代表。麻江縣位于貴州省中部,清水江上游,縣城距貴陽109公里。全縣總面積1201平方公里。全縣總?cè)丝诩s23萬,其中少數(shù)民族占76.2%,瑤族人口6732人,占總?cè)丝诘?%,縣境地勢西高東低,處于云貴高原向湘桂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低山、低中山、丘陵及河谷盆地占全縣總面積的78.4%,屬于亞熱帶季風(fēng)濕潤氣候,縣境自然景觀秀麗,東……[詳細] |
![]() | “瑤族隔冬”是河壩瑤族祭祀去世老人的一種傳祭祀式,F(xiàn)主要流傳在麻江縣龍山鄉(xiāng)河壩村,河壩村以瑤族為主,屬麻江縣龍山鄉(xiāng),位于云貴高原東部,地處麻江縣東南部,屬武陵山山脈余脈,總面積2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左右,屬于亞熱帶季風(fēng)濕潤氣候,距縣政府所在地25公里,距鄉(xiāng)政府所在地6公里,河壩河從寨中穿過,河壩村總?cè)丝?500余人,瑤族占88.38%,是麻江縣最大的瑤族居住地!艾幾甯舳逼鹪磿r代已不可考……[詳細] |
![]() | 鳳凰裝,是畬族婦女最主要的裝束,也是畬族服飾的精華,蘊涵著豐富的畬族文化內(nèi)涵,F(xiàn)主要分布在麻江縣杏山鎮(zhèn)的六堡、營山、中山、仙鵝、壩寨、茅坪及宣威鎮(zhèn)的巖鶯,碧波鄉(xiāng)的償班、石板等村寨。麻江縣位于貴州省中部,清水江上游,全縣總?cè)丝诩s22萬,其中少數(shù)民族占76.2%,畬族人口3萬余人,占總?cè)丝诘?6.66%,占貴州省畬族總?cè)丝诘?7.92%?h境地勢西高東低,處于云貴高原向湘桂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低山、低……[詳細] |
![]() | 貴州省苗族織錦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歷史。20世紀(jì)90年代以前,苗族織錦以母傳女的方式世代相傳,盛行不衰。麻江縣苗族織錦主要有錦布和花帶兩種。錦布一般寬一尺余;花帶根據(jù)用途寬窄不一,寬者五六厘米,窄者僅二三厘米,長度同樣根據(jù)需要確定。苗族織錦所用絲紗分素、彩兩種,彩紗可有五色?楀\圖案多源于生產(chǎn)、生活,以自由靈活的裝飾紋樣為主,主體是幾何圖形,以大菱形為框架,各種圖案花紋相互連接在一起,布滿畫面,整體……[詳細] |
![]() | 苗醫(yī)藥(骨髓骨傷藥膏)傳承歷史悠久,具有濃厚的苗族醫(yī)藥特色和苗族文化特征,主要流傳于麻江縣境內(nèi)的下司鎮(zhèn)、宣威鎮(zhèn)的各個苗族村寨,至今已經(jīng)有120多年的歷史。流傳于下司回龍龍氏家族的苗族醫(yī)藥(骨髓骨傷藥膏)是該家族的祖?zhèn)髅胤。由于龍氏家族是武術(shù)世家,平時喜好習(xí)武。骨髓骨傷藥膏創(chuàng)始人龍再文在日常生活和習(xí)武過程中遇到筋肉骨折傷、跌打損傷,然后自己尋找藥物治療,創(chuàng)立了用巖馬桑、見血飛、透骨香等15味藥經(jīng)過曬……[詳細] |
![]() | 誰都知曉貴州苗族的衣衫上有五彩溢香的美麗刺繡。但誰知道那千針萬線密密匝匝的花朵底下,都有一張好看的剪紙?而會繡衣的苗女們,哪個閨房 中會沒有存放的花樣? 《苗族古歌》“遷徒”一段中唱道:“姑姑嫂嫂,莫忘帶針線,嫂嫂叫姑姑,莫忘帶剪花!笨梢娂艋ù汤C對于苗人生活的必要。 貴州苗族剪紙主體紋樣的動物中,有龍、吉玉鳥、蝴蝶、魚等,人物有央公央婆、蝴蝶媽媽、苗族英雄務(wù)么細及馭龍伏狃的苗人男女。另外,太……[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