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族雙歌,水語稱為“旭早”。它是水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說唱藝術,演唱于婚喪嫁娶、立房蓋屋、節(jié)日宴會等場合。流傳在三都水族自治縣的水龍、三洞、中和、九阡、塘州、廷牌等水族聚居區(qū)。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位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南部,地處中亞熱帶,冬無嚴寒,夏無醋暑,氣候溫潤宜人。全縣人口約32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30.4萬,占全縣總人口的96.8%;水族人口20.24萬,占全國……[詳細] |
![]() | 水族婚俗,是水族先民創(chuàng)造的一種民族婚姻文化,主要流傳在三都水族自治縣及周邊的荔波、獨山、都勻、福泉、榕江、丹寨、雷山、從江、黎平等縣市的水族村寨。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位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南部,東鄰榕江縣、雷山縣,南接荔波縣,西界獨山縣、都勻市,北連丹寨縣。縣境處于云貴高原的東南斜坡地帶,地勢自西北向東傾斜,平均海拔在500至1000米之間,全國水族人口40萬余人,半……[詳細] |
![]() | 水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南部,東鄰榕江縣和雷山縣,南接荔波縣,西界獨山縣、都勻市,北連丹寨縣。全縣總面積為2380平方公里,縣境處于云貴高原的東南斜坡,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在500至1000米之間,南部的雪花洞一帶是都柳江和龍江的分水嶺地區(qū)。境內山嶺連綿,溪流交錯,森林資源得到較好保護。境內居住著水、布依、苗、瑤、侗、彝、壯、回、土家等14種民族。全縣……[詳細] |
![]() | 水族祭祖,是頗具民族特色的祭祖慶典活動。水族主要分布在三都水族自治縣全境。另外,貴州省境內的荔波縣、獨山縣、都勻市,黔東南榕江、丹寨、雷山等縣,廣西北部、云南東部地區(qū)也有分布。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全國惟一的水族自治縣。位于貴州省黔南州東南部。地處中亞熱帶,氣候溫潤宜人。全縣人口約32萬,水族人口20.24萬,占全國水族總人口的50%以上。縣境內處于云貴高原的東南斜坡,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群山起……[詳細] |
![]() | 《旭早》又叫水族雙歌,水語稱為“旭早”,其傳承以社會性、松散型為特征,是水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說唱藝術,演唱于婚喪嫁娶、立房蓋屋、節(jié)日宴會等場合。流傳在三都水族自治縣。雙歌內容多是反映開天辟地和先民們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內容,一般是在婚喪、祭祀、節(jié)日場合唱的賀歌,大多沒有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塑造。雙歌是水族獨特的一種歌謠形式,雙歌分為兩類:一是敬酒、祝賀、敘事的雙歌;二是帶有寓言性質,有說有唱,兼有簡單表演的綜合……[詳細] |
![]() | 水族主要聚居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端節(jié)是水族最盛大的傳統節(jié)日,相當于漢族的春節(jié)。依據水族典籍水書、水歷的規(guī)定,端節(jié)在水族歷法年底、歲首的谷熟時節(jié)舉行,以慶賀豐收、辭舊迎新,節(jié)期正對應農歷的八月至十月。端節(jié)以亥日為主干推算過節(jié)日期,過節(jié)批次多,古代分9批,今分7批,首尾間隔約五十來天,保留著水族古代氏族部落慶谷熟、過新年的遺風。端節(jié)主要活動為祭祀和賽馬!俺Α迸c“初一”相連的兩頓飯忌葷食素,但不……[詳細] |
![]() | 女子的傳統服飾是穿對襟銀扣衣,配百褶裙,前后系長條腰巾,扎裹腿,穿翹尖鞋,F代的女子上衣是對襟短衣或長衫,衣袖寬松,配長褲,衣服上鑲飾花邊,系青色繡花長圍腰,穿繡花鞋,用青布纏頭。喜慶日子里女子一般都會穿裝飾豐富的裙裝。水族女子盛裝保留了近現代水族女子服飾裝束的風格。盛裝女子把長發(fā)盤繞于頂,用銀簪、銀梳固定,然后插上各種銀花。盛裝制作精制,上衣為對襟無領寬袖短衣,挽袖,袖口著白色水波浪花邊裝飾,左……[詳細] |
![]() | 男子的傳統服飾是戴瓜皮帽,穿大襟的藍布長衫,內襯白布短褂,下穿寬松的長褲,F代男子則穿對襟短衫、長褲,包青布頭巾。水族男子服飾變化較大,清朝強制改裝前,水族男子長發(fā)綰髻,穿無領無扣長衣,系腰帶。晚清時期剃發(fā)留辮,老年人頭戴緞面紅頂瓜皮帽,穿大襟無領寬袖長衫,青壯年綰辮于頭頂,用白色或青色頭帕包頭,多穿大襟無領短衣,F代男子穿青、藍、白色對襟衣,青或藍色大褲腳褲子。水族男子以穿衣服的多少來顯示家庭的……[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