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蜂桶鼓舞是布朗族的群眾性舞蹈,分為三步和五步兩種。演出時,由兩名年輕男女雙手各持一條“帕節(jié)”(即毛巾)在前面跳“帕節(jié)舞”引導,舞蹈動作主要是甩手巾。其后是蜂桶鼓隊,一般為4—6只,后緊隨2只象腳鼓,之后是6人敲打的大、中、小芒和镲,最后是跟著跳舞的人們和助興的老幼。蜂桶鼓舞的節(jié)奏明快熱烈,幾種打擊樂器相配合,“嘣咚、嘣咚……嘭嚓、嘭嚓……鏘切、鏘切……”,高、中、低音融為一體,獨具情趣。動作大方、……[詳細] |
![]() | 布朗山寨位于海拔1500米至2300米的云南省雙江縣,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布朗族有8.77萬人,普遍信仰佛教,并有自己獨特的民俗。布朗族通常由三五個至數(shù)十個同一血緣的家族聚居,男孩與女孩到了十四五歲時要舉行一次“波即”(將牙齒染黑)成年禮儀式,之后他們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邀貫奇”(談情說愛)了。布朗族青年有用鮮花求愛的風俗,準備尋找對象的姑娘常用紅色顏料涂染面頰,而且酷愛佩戴各……[詳細] |
![]() | 雙江縣拉祜族葫蘆笙舞雙江縣拉祜族葫蘆笙舞也稱為“打歌”,在形式上較多地保留了傳統(tǒng)古樸的藝術風格。一般以男子吹葫蘆笙逆時針方向轉圈邊吹邊跳,婦女隨男子圍圈舞蹈,男女老少不限,人數(shù)多少不限,最多可達數(shù)百人。舞蹈由領舞者“歌頭”帶領,即興變換套路。“打歌”套路共有72套,分為農業(yè)生產(chǎn)勞動、日常生活、娛樂、飛禽走獸、人情世故、非農業(yè)生產(chǎn)勞動等六類。舞者上下肢比較協(xié)調,下肢動作較多。多以跺、踢、踏步、轉身、……[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