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端公戲是古老的云南民間儀式戲曲劇種之一,流傳于昭通市鎮(zhèn)雄、彝良、大關(guān)、鹽津、巧家、永善、威信、綏江、昭陽等縣區(qū)的偏遠(yuǎn)山區(qū),主要在慶菩薩、慶壇、打儺、陽戲及齋醮等儀式活動中演出,因由端公表演而名。據(jù)端公法名譜系及口碑資料記載,端公戲約于明清時期由江西、四川等省陸續(xù)傳入滇東北,分為正戲和耍戲兩類。正戲與儀式內(nèi)容相關(guān),由端公戴面具“古臉子”扮諸種神表演,劇目有《大戰(zhàn)紅山》、《桃山救母》、《扎五營》等。耍戲是儀式中世俗化的戲劇表演,又稱春戲、花戲等,多為小喜劇,如《請功曹》、《四耳打草鞋》、《春蘭送酒》等,有生、旦、凈、丑等行當(dāng),均由男性扮演,旦角以假嗓演唱,其他角色使用本嗓。多采用獨唱和幫唱,鑼鼓伴奏,場下幫白,F(xiàn)在,演出端公戲的民間戲班不少,主要是應(yīng)邀為當(dāng)?shù)厝思以谧邸⑦愿、婚嫁、小孩滿周歲……
[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