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的被馴化、被畜養(yǎng)、被役使、被廣泛利用,以及它的被精神化、被藝術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基礎和支撐,也是人類文明進程宏偉篇章中的一個傳奇故事。研究表明,海拔2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是地球上牦牛的主要棲息地。牦牛被馴服和利用的最早證據(jù)出自距今近4000年的拉薩曲貢遺址。從該遺址0土的動物有綿羊、牦牛和狗的遺骸。由此可以推斷,藏綿羊和牦牛是曲貢村民的主要肉食來源,牦牛和綿羊在當時飼養(yǎng)已經(jīng)比較普遍。曲貢家牦牛個體不大,細角,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家牦牛。這也說明農(nóng)牧結合的模式在西藏地區(qū)很早就出現(xiàn)了,這是藏族先民對古代畜牧業(yè)的一大貢獻。當然,牦牛在高原的馴化成功的年代,也許還要早于曲貢人生存的年代。距今四、五千年的昌都卡若遺址,也曾出土了大量牛骨,在《昌都卡若》一書中,雖僅鑒定其是為?疲刺峒胺N屬……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