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嵐皋地處巴山腹地,早年交通極為不便。貨運全靠肩挑背馱,就連食鹽都得到四川大寧河去背,一般賣上一塊大洋一斤,與一斗包谷等價。至于瓷碗之類的用品,需要經(jīng)漢水幾經(jīng)轉(zhuǎn)輾,價錢很貴,平民百姓極少使用。窯碗相對瓷碗來說,便宜得多。所以,早年民間大多使用的是用粘土燒制的窯碗。人們吃飯、喝酒、上籠蒸菜習(xí)慣用小窯碗,裝菜用窯品碗或瓦缽缽。那年月,市場上很少有瓶裝酒,賣的酒、喝的酒多是農(nóng)家或小作坊用木缸似的小甑子、土……[詳細] |
![]() | 嵐河漁鼓起源于巴山嵐河流域,距今千余年歷史,瀕臨失傳。據(jù)相關(guān)資料記載,嵐河漁鼓是古巴人祭祀嵐河水龍王,祈求魚米滿倉、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原始宗教舞蹈形式,后經(jīng)代代相傳,成為巴人重大節(jié)日的喜慶舞蹈。巴山深處居住的巴人,自古民風(fēng)彪悍,崇軍習(xí)武。由于物資貧乏,巴人就地取材,舞蹈用鼓由圓形傳統(tǒng)鼓演變成為竹筒鼓。也有一種說法,這是巴人在用竹矛習(xí)武過程中,自娛自樂想出的一個變通之策。嵐河漁鼓舞者,身披蓑衣、手持筒鼓、頭……[詳細] |
![]() | 陜南山區(qū)的山民們,不論誰家宰殺了肥豬或是獵獲了較大的野物,便要請鄰居相好來吃剖膛。這吃剖膛以肉為主,并無多少蔬菜搭配。只消磨上幾升黃豆,做起大碗豆腐,洗凈成筐洋芋,或燜或煮,弄一大鍋,用幾只大盆盛起,放在院落、碾盤或樹疙瘩上,由客人或蹲或站圍著去吃,那肉片切成如木梳大小足一指頭厚,那酒是成桶的自釀的包谷燒。只見那男男女女吃肉如吃豆腐:喝酒如喝涼水,吃得嘴角流油,喝得滿臉通紅。平川人初進深山,見這大……[詳細] |
![]() | 嵐河中游有個化鯉墟,東岸是花里鎮(zhèn)政府所在地,西岸有一座雄偉的大山。很久以前,山上住著一位孤寡老婆婆,她養(yǎng)的一只黃母雞每天中午下一個蛋,從未空過窩?墒怯幸惶熘形纾先寺牭侥鸽u“咯略”的叫聲后,過了一會兒去撿蛋時,窩里竟是空的。她感到意外,早上曾摸過雞0,明明有蛋,為啥今天窩是空的?又一天的中午,她看見黃母雞又進窩了,連忙進屋躲在窗臺下。一會兒母雞就叫了,她用一只眼晴對著窗戶紙的破洞口向外瞄。突然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