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寧縣獅子發(fā)祥于原東華鄉(xiāng)劉廟村,至今,民諺尚云:中寧的獅子到處有,劉廟的獅子頭一名。劉廟武術拳師吳進玉、李如童、李佐新等人,用紙漿和膠泥拍成獅頭,用布做成獅皮,用麻做成獅毛,仿其舞法,糅以拳術,首倡其事。獅子的耍法分為文耍和武耍兩種。文耍,指耍繡球、上桌子,主要刻畫獅子溫馴的性格,有搔癢、0毛、打滾、抖毛等動作。上桌子又分平面和翻天印兩種。“翻天印”指最高處的一張桌子桌腿朝天,獅子舞于桌腿之上,難度較大。桌子可1張、3張、5張、6張、12張、24張。擺法有八卦陣、十三太保等數(shù)種,可高達七八層。下桌子也有軟下和硬下兩種。軟下是一層一層邊耍邊下;硬下是從最高處直接跳下,打個滾,然后一張一張撲桌子。武耍指獅子和拳術套在一起,表現(xiàn)獅子勇猛的性格,有軟拳和刀、棍、槍、鞭等各類器械,據(jù)傳,民國年間吳橋、……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