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古稱西岐,因箭括嶺山有兩岐而得名。公元前12世紀末,周部族在太王古公亶父率領下因避戎狄,翻梁山,渡漆沮,來到岐山之下,后世稱為周原。歷經王季、文王和武王100余年經營,推翻殷商,建立西周王朝。分封后,岐地屬王畿的周、召兩國,由周王朝直接管轄。至北周武帝天和四年置三龍縣,以山得名,治岐陽鎮(zhèn)。隋開皇十六年移三龍縣治于西40里(今鳳鳴鎮(zhèn)),改名岐山縣至今。全縣11個鎮(zhèn),3個鄉(xiāng),總面積856.45平方公里,人口47萬。岐山縣位于陜西關中盆地和渭北黃土高原西部。北緯34°07′~34°37′,東經107°33′~107°55′,屬暖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1.5℃,降水量625mm,無霜期209天。東距西安146公里,西南距寶雞68公里,隴海鐵路橫穿本縣蔡家坡鎮(zhèn),縣區(qū)南部太白山下的五丈原,是三國時的……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