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連江馬鼻泥橇,又名“木馬”、“土溜”、“土板”,它是我縣沿海一帶漁民討小海的作業(yè)工具。泥橇經(jīng)刨光制成,頭尾部呈上翹狀,突起約8公分,長約1.8米,通高55公分,寬僅18公分左右,前部有一根30公分左右的木柱固定在橇板上,還利用它飛行于廣闊的灘涂中,迂回在廣闊的泥埕上,捕捉各種貝類、蟹類等,泥橇作為我縣沿海漁民討小海作業(yè)工具的主要功能并無改易。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人們卻賦予了它以體育的功能。泥撬從……[詳細] |
![]() | 罕見的民間傳統(tǒng)絕技藝術(shù),始于清雍正年間,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一種集舞蹈、娛樂、體育于一體的民間傳統(tǒng)項目,比一般的舞獅、舞龍項目技巧性更高,因而更具觀賞價值,由于獅子在民間有“鎮(zhèn)1,保平安”吉祥象征傳說,深受百姓喜愛,拉線獅一般在重大民間節(jié)日期間舉行1表演,帶有強烈的民間文化色彩![詳細] |
![]() | 連江縣畬族織染業(yè)畬族苧布織染縫紉技藝主要是紡織苧麻布、腰帶(蠶絲彩帶)和其他飾物,以連江縣畬族織染業(yè)最為著名?椚酒r麻布從擰線、圈線、紡線、游線到織布、染布、游布共七個過程,工藝流程多,工序復(fù)雜;織腰帶等則以自養(yǎng)桑蠶抽成絲線做“經(jīng)”,購各種顏色的棉線做緯,相對啟動生產(chǎn)容易,可隨需即織。隨著社會發(fā)展,畬民生活條件改善,苧麻布已經(jīng)逐漸退出畬民服飾用布范圍,但是在嫁妝中需要“新面裳”、和紅布袋還是用苧麻……[詳細] |
![]() | 連江浦下木畫……[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