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東省興寧縣羅家通書推算法,首創(chuàng)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在全國占有重要的位置,對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具有重要作用。用此推算法推算出版的《羅家通書》曾得到清雍正皇帝恩準發(fā)行于華南五省。它的內容十分豐富、精確。主要包括月辰、頭由、山課、嫁娶等。有訣言,有分述,有實例,運用39梗的算盤計算,細致深微,方便實用。此技法推算的《羅家通書》是陰、陽歷法,沿用我國堯典歷學節(jié)氣,結合中國嶺南特點,和羅慶輝獨創(chuàng)……[詳細] |
![]() | 興寧賞燈,又稱元宵節(jié),屬客家民間習俗,是興寧市民間的重要節(jié)日,它與其他地方的元宵節(jié)有相似之處,但又獨具特色。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元宵節(jié),白天親朋聚會,共吃湯圓,夜晚觀賞彩燈,出門賞月,不是固定在正月十五日那天,而是從正月初八至十八日,歷時11天,結束那天叫“暖燈”?图胰顺踹w來興寧時,人數很少,勢單力薄,因而產生了多生男丁的心理,因丁與燈同音,因此生了男丁,喻為“上丁”(添新。,便在……[詳細] |
![]() | 豆腐傳統(tǒng)制作技藝(興寧大坪布駱包子豆腐制作技藝)簡介興寧大坪布駱包子豆腐是豆類制品中的珍品,具有悠久的歷史,精巧的制作工藝,營養(yǎng)豐富,美味可口,是幾百年來客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澳ザ垢笔强图胰酥谱鞫诡愔破返膫鹘y(tǒng)工藝,具有1000多年歷史,也可以說有客家人就有“磨豆腐”的制作工藝。然而,據《興寧楊氏族譜》記載和傳承人梅清(現年81歲)講,大坪布駱包子豆腐制作工藝源于明嘉靖年間,楊氏86世靖公所創(chuàng)造……[詳細] |
![]() | 竹板歌,又稱五句板,屬客家民間曲藝,是興寧市最早流行的主要曲藝品種,流行于梅州全市和河源、韶關等地區(qū)客語市縣。竹板歌,以敘事見長,有短、中、長篇之分。竹板歌說唱,包括唱詞、曲調、表演道具、表演形式等四個方面。唱詞每首為五句,每句七個字,一、二、四、五押韻,習慣運用尾駁尾合韻,多用于演唱故事傳本。有其獨特的曲調,并在流傳中逐步形成平板、哭板、歡板、拖板、吊腔等基本唱腔,或快或慢或高或低,全由說唱藝人……[詳細] |
![]() | 《杯花舞》是興寧民間舞蹈藝術的一朵奇葩,是興寧的傳統(tǒng)節(jié)目,久演不衰,頗具客家風情,風靡海內外!侗ā吩堑澜讨械囊粋舞蹈節(jié)目。道教于清代就在興寧縣流行,至民國時期仍有從教人員30多人。道士凌佛桂曾從師鄔丙粦、曾添勝、朱官祥等人,他在杯花舞方面博采眾家之長,技藝較高!侗ㄎ琛肥窃100年前才創(chuàng)新的。以前,道士在表演時是用五句板說唱的竹板進行擊拍的。道士朱官祥進行改革,以興寧產的瓷質“伯公杯”代替……[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