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九鬧漕》近代漢族民間敘事詩。又名《抗糧傳》。19世紀中葉產生并流傳在湖北崇陽一帶。孫敬文等整理,于1957年出版。詩篇寫清朝鐘九(人杰)領導農民起義抗糧的故事。范文瀾《中國近代史》記載:“一八四一年,湖北崇陽人鐘人杰聚眾數千人起義,自號鐘勤王,并豎都督大元帥紅旗,次年戰(zhàn)敗被殺!睌⑹略娨赃@一歷史事件為題材,塑造了鐘九這一農民領袖形象。敘事詩通過當時崇陽縣衙“糧房”借鄉(xiāng)民“完國課”之機,貪得無厭、0的典型事例,揭露了清王朝的政治1。“糧房”橫行,民不聊生。金太和、鐘人杰等領頭向官府告狀,遭到失敗,又告到武昌,總督令撫院審理此案,并治“糧房”貪贓之罪。然而,封建社會官官相護,重立的“糧房”,更加嚴酷地壓榨百姓。鐘人杰聚眾兩次砸“糧房”,領導起義。起義隊伍占領了崇陽縣城,斬了縣官。詩篇寫起義勝……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