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縣抬閣是黃縣(今龍口市)境內春節(jié)、元宵等重大節(jié)日及嫁娶婚慶等喜慶事件不可缺少的表演節(jié)目,是吹奏、鼓樂、傳統(tǒng)秧歌、抬閣四種民間藝術表演形式總和。目前,黃縣抬閣活躍地主要分布在大陳家鄉(xiāng)(今北馬鎮(zhèn))單家廟村及城關鎮(zhèn)(今東萊街道)。據(jù)傳,黃縣抬閣起源于宋代的鼓吹樂,迄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起源之初,原為皇室專屬;元代以后,由于歷史與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變化,鼓吹樂由官辦逐漸向民間發(fā)展;明、清雖仍由官府設置,……[詳細] |
![]() | 黃縣柳條膏(又稱“琥珀萬應膏”、“黃藥膏”),因產(chǎn)地在黃縣(今為龍口市)且配方中有柳條而得名。相傳,清道光年間,家住黃縣城南菜園泊村的王治棟(1844-1922),字云溪,曾收留過一個身負重傷、被清廷緝拿的江湖人士在家養(yǎng)傷。為感謝王治棟的救命之恩,此人在傷愈臨別時,將四種療傷秘方傳授與他,其中包括柳條膏秘方。后來,經(jīng)過王家三代人的精心研制,終成為療效顯著的外用拔毒之藥。1956年公私合營時,王家后……[詳細] |
![]() | 整理者遇興東黃縣窗染花始于清朝道光年間,迄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疤炱ち痢(用云母制作的窗飾)是其最早表現(xiàn)形式,時稱黃縣窗染。后來,黃縣人又吸取東北地區(qū)剪紙和外來木版年畫染色技法精華,創(chuàng)造出剪刻與色彩點染相結合的窗飾制作技法,稱為黃縣窗染花。黃縣窗染花民間制作藝人在黃縣(今龍口市)各鄉(xiāng)鎮(zhèn)均有分布,幾乎村村都有,其中,大多數(shù)是農村婦女。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種技藝逐漸流傳到周邊縣市和地區(qū)。現(xiàn)在當?shù)胤植驾^……[詳細] |
![]() | 整理者姜宇龍口手工線編技藝以繡花(又稱刺繡或針繡,古代稱“黹”、“針黹”或“女紅”)為主,或與鉤花(也叫抽紗)技藝結合完成。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當?shù)匦纬闪艘粋比較大的產(chǎn)業(yè),編織制品主要用于生活和藝術裝飾,如服裝、床上用品、門簾、臺布、枕套、靠墊、童帽、肚兜、小孩枕頭、小動物玩具等,其圖案多為花鳥蟲魚和民俗風物,遍及龍口城鄉(xiāng)。龍口手工線編以繡為主,或鉤、繡結合,工藝獨特,做工精密,花樣繁多。加工……[詳細] |
![]() | 整理者梁珊黃縣肉盒的制作技藝始于明代,迄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當時,一些家境殷實的人家,在逢年過節(jié)等重要日子里都要制作肉盒招待四方賓朋。后來,隨著清代膠東首富“丁百萬”在全國各地陸續(xù)開辦“典鋪”,也逐漸把這項手藝帶到各地。黃縣肉盒是以精豬肉(或牛肉、羊肉)為主,以菜為輔。制作時,先將肉切、剁成末,配以適當調料和蔬菜攪拌成餡。用冷、熱水和食用油分別調面,一起揉勻,掐成一個一個面坯,搟成中間厚邊緣薄……[詳細] |
![]() | 整理者馬銘榮黃縣大糖(又稱“黃縣麥芽芝麻糖”)制作技藝始于清道光年間,迄今有近兩百年的歷史,主要集中在蘆頭鎮(zhèn)中心泊村,現(xiàn)存大糖作坊和作坊遺址60余處。黃縣大糖是地方名吃,甜香酥脆,暢銷周邊地區(qū)乃至東北等地。制作大糖的工藝較為復雜,包括泡芽、掐芽、蒸飯、蹲缸、發(fā)缸、熬漿、炒糖、上糖、扣糖、切糖、汽糖、掛芝麻等十余道工序。早年,糖坊慣用大麥芽來做引子。按照18斤大麥芽配一斗(60斤)大黃米之比例來制糖……[詳細] |
![]() | 整理者梁珊黃縣布老虎制作技藝起源于明朝中葉,迄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主要分布在廒上村、中村、北皂前村、南山村等西部沿海地區(qū)和東南山區(qū)一帶,制作者大多數(shù)是中、老年婦女。黃縣布老虎的制作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格式樣,心靈手巧的婦女們根據(jù)手頭材料,隨自己的審美觀念創(chuàng)造出了大量形態(tài)迥異的布老虎。制作時,首先用剪刀把棉布、絲綢等布頭下腳料按照圖樣剪出適合圖形,用針線沿圖形周邊縫制,將縫好的布老虎內外翻轉,用代表健康……[詳細] |
![]() | 整理者馬銘榮黃縣民居雕刻技藝是以磚雕、木雕、石雕三種雕刻技藝結合使用。磚雕技藝最早起源于秦代,宋代是其成熟期;石雕技藝最早起源于北朝時期,明清建筑中得到廣泛應用;木雕技藝最早起源于明初,明中葉技藝逐漸成熟,至清代技藝達到鼎盛。當時那些家境殷實的建造房屋,必然運用黃縣民居雕刻技藝,這是富有、氣派的象征。磚雕技藝,俗稱“硬花活”,是把質地堅細的青灰磚經(jīng)過精致的雕鏤制作成建筑裝飾的過程,工藝分“捏活”和……[詳細] |
![]() | 整理者遇興東徐福,字君房,黃縣(今龍口市)徐鄉(xiāng)人,秦代著名方士,我國偉大的航海家。有關徐福的傳說很多,早在漢代起就在民間廣為流傳,它是歷代人民在史實的依據(jù)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祖國民間文學寶庫中閃閃發(fā)光的珠璣。相傳2200多年前,徐福利用秦始皇出巡祭拜名山大川封禪求仙和尋找仙藥求長生的心理,于公元前219年,趁秦始皇東巡出游的機會,在黃縣萊山月主祠以方士的身份覲見秦始皇,稱:“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