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馬銘榮黃縣大糖(又稱“黃縣麥芽芝麻糖”)制作技藝始于清道光年間,迄今有近兩百年的歷史,主要集中在蘆頭鎮(zhèn)中心泊村,現(xiàn)存大糖作坊和作坊遺址60余處。黃縣大糖是地方名吃,甜香酥脆,暢銷周邊地區(qū)乃至東北等地。制作大糖的工藝較為復(fù)雜,包括泡芽、掐芽、蒸飯、蹲缸、發(fā)缸、熬漿、炒糖、上糖、扣糖、切糖、汽糖、掛芝麻等十余道工序。早年,糖坊慣用大麥芽來做引子。按照18斤大麥芽配一斗(60斤)大黃米之比例來制糖。大麥泡芽,每天得撈一遍水,以促其長芽,到第七天光景,大麥芽就算合格,可以上碾掐碎。掐大麥芽同時,要準(zhǔn)備蒸飯。蒸飯前,先泡好米。蒸飯的米以大黃米最佳。大黃米浸泡兩個小時,便可上鍋蒸。約摸一小時許,飯蒸好。此時,將掐碎的芽跟蒸好的飯加適量水,一起攪勻,下缸。在缸內(nèi)沉淀兩小時,是謂“蹲缸”。之后,從大鍋……
[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