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紙制作技藝是黃巖民間流傳一千余年至今尚在寧溪、富山一帶使用的手工造紙技藝.唐宋時期,黃巖已用青竹、桑皮、山麻與藤狀植物等制造藤紙、玉版紙、花箋紙、小白紙、譜紙.黃巖的手工造紙,在唐代就負有盛名.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的米芾的《書史》記載唐文宗李昂手詔,稱贊黃巖藤紙:以臺州黃巖藤紙捶熟,揭其半用之,滑凈軟熟,卷舒更不生毛.盛贊其質地優(yōu)良.民國以來,黃巖的竹紙生產,逐漸轉為生產千張紙.千張紙的生產完全沿襲了世代傳承下的竹紙制作技藝.它選用黃巖西部山區(qū)豐富的苦竹(青竹)為造紙主要原料.先將苦竹截成約3尺長,用水碓舂成碎漿,再用蠣灰水納入窖中發(fā)酵;月余后取出,洗凈灰質;然后舂成粉狀落入槽中,用手抄成一張張,曬干后刀切成塊,再兩邊交叉對切.因日撈千張,或千張成一作(意為體積)而得名.生產千張利用水碓,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