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河號子是黃河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是歷代黃河河工在治黃實踐中用汗水哺育的一項黃河文化,它不僅是治黃實踐的濃縮,而且也是推動抗洪搶險施工的力量。黃河號子的特點是緊張、高亢,雄渾有力。該號子共分騎馬號(快號)、綿羊號(慢號)、小官號(慢號頭、快號)和花號四種,號子不同,內(nèi)容有別,或緩慢、或快速、或激昂、或抑揚。根據(jù)施工場面的情況,選用不同的號子,可給施工搶護人員以速度和力量,達到同心協(xié)力抗洪搶險的目的黃……[詳細] |
![]() |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是我國廣為流傳的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另三個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和許仙”“柳毅和洞庭龍女”)。東漢,懷縣縣令舉薦賣身葬父的董永為孝廉,司徒蔡茂復(fù)議后稟報光武帝,董永遂成為傳統(tǒng)文化“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不同時代的二十四孝版本均記載了七仙女配董永的故事,意在突出善有善報,于是“天仙配”的故事傳揚四方!皹渖系镍B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可謂家喻戶曉,上個世紀5……[詳細] |
![]() | 武陟盤鼓是豫北盤鼓的縮影。自古以來,武陟就是逐鹿中原的兵馬走廊,也是黃河、沁河的洪水走廊,每逢改朝換代各路人馬鼓嘈而行奪洛陽、取汴梁。三國時,魏晉將這里據(jù)后勤和官貴的休閑之地,鼓樂之盛非他方可比。黃河、沁河三年兩決口為患華北,朝廷每年征用大批民工修堤筑壩,堵口治河,督戰(zhàn)的“催陣鼓”和祭祀河神的禮樂不絕于耳。武陟盤鼓對于研究黃河文化等具有重大意義。樂器介紹武陟盤鼓以打擊樂器為主,主要是大鼓大镲,有二……[詳細] |
![]() | 二股弦是一種古老的劇種,發(fā)源于河南省武陟縣,它從民間小調(diào)發(fā)展演變而來,因為用二股弦伴奏,所以就叫“二股弦戲”。二股弦是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和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二股弦形成于宋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戲劇史上的活化石,它風格鮮明,唱腔獨特,主要板式有清板、二板、含腔等18種,劇目達100多種,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在吸收了其他戲曲藝術(shù)元素后,二股弦的內(nèi)容逐漸豐富,在清代發(fā)展……[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