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制作過程:1.選木料。2.雕刻。3.打磨制作?痰兜姆N類可分為二大類:一類是“翁管形”的坯刀,俗稱“毛坯刀”。還有一類是主要用于掘細坯和修光的“鉆條形”修光刀。這些刻刀最寬的鑿有4-6厘米,最窄的鑿只有針尖般纖細。佛像雕塑的習(xí)俗、禁忌:做雕塑前首先要選個干凈的房間,藝人在雕刻前要焚香、沐浴,雕刻中不允許閑雜人等隨意旁觀。佛像出像時不能給旁人觀看,以免給觀者造成不利。佛像開光前也不能讓旁人看到,……[詳細] |
![]() | 大冶具有悠久的青銅文化歷史,大冶,是華夏青銅文化的發(fā)祥地,地處長江中游南岸、湖北省東南部,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美譽。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小乙時期,這里就點燃了爐冶之火。中國傳統(tǒng)失蠟法是一種青銅等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也稱“熔模法”,最早見于商代中晚期。盡管中國傳統(tǒng)失蠟法鑄造技術(shù)源遠流長,但隨著新技術(shù)融入鑄造行業(yè),“失蠟法”處于瀕危狀態(tài)。……[詳細] |
![]() | 銅雕是人類學(xué)家公認的三大文明起源之一,俗稱青銅器,與文字、城市比肩齊名。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銅雕時代的國家之一,銅雕種類繁多、花紋繁縟、制作精湛,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銅雕特有的藝術(shù)魅力和鮮明的民族風格。大冶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美譽,有4000年的青銅冶煉史,1000多年的建縣史和100多年的開放史,殷商時期就大興爐冶,開創(chuàng)了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大冶銅雕的起源可追溯至遠古的青銅器時代,制作方法……[詳細] |
![]() | 殷祖印子粑生產(chǎn)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相傳,后唐時期,江西人王文蔚為避戰(zhàn)亂,幼年隨母逃難至大冶果城里(今殷祖、劉仁八等地)。18歲那年,王因博學(xué)多才被朝廷招為刺史,后屢建奇功,被封為“銀青光祿大夫”。北宋咸平初年,群雄并起,盜賊危害一方。為保百姓平安,王率兵奮勇抵抗,激戰(zhàn)中身中數(shù)矢,卒于果城里巖山。當?shù)厝藶楦卸饔谒,造寺廟,并將其雕像敬稱為“土主”菩薩,用上乘的大米舂成粉做成仙桃、石榴、雞、魚、龍……[詳細] |
![]() | 拼布是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技藝,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將零碎的小片織物拼縫補貼在一起的工藝,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和中國北方,人們?yōu)榱擞a(chǎn)生。周朝的縫貼,唐代的堆綾和貼絹,明清時期的布貼繡就是其中的典型,其實物與日常實用密不可分。這些由一塊塊布頭縫制成的精美實用的物件,充分表現(xiàn)出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更是融入了情感與溫度的創(chuàng)造,是寶貴的遺產(chǎn)。湖北地處華中腹地,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詳細] |
![]() | 殷祖古建工程先后承建了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工程重慶市云陽縣張飛廟整體搬遷工程、浙江省寧波香山寺文物修繕工程、中國最大的仿唐式建筑山西永濟鸛雀樓、湖北黃梅四祖寺(仿宋式)、廣西梧州市四恩寺和浙江天目山禪寺及天津市圓通寺(仿清式)、江西萬安縣鳳凰廣場山西晉城市澤州公園、山西寶雞市67萬平米的高新廣場等具有代表性的仿古建筑、園林綠化和文物保護修繕工程3000多個,其中山西永濟鸛雀樓被評為山西省精品工程,涪……[詳細] |
![]() | 金牛千張制作歷史悠久。相傳,在漢代淮南王劉安制作豆腐后不久,這里就開始制作千張皮。到了宋代,此地商業(yè)日盛,油鹽柴米布匹生意興起,城鄉(xiāng)豆腐店增多,豆?jié){、豆花和豆果等品種花樣翻新,千張皮也就大宗制作起來。金牛千張的制作技藝是金牛民間獨有的傳統(tǒng)手工藝。據(jù)史料記載,豆腐的制作為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所發(fā)明。豆腐問世不久,另一豆制品“千張皮子”便誕生于古鎮(zhèn)金牛。起初,“千張皮子”是指金牛豆腐……[詳細] |
![]() | 周福益自然村位于金牛鎮(zhèn)東南部,距金牛鎮(zhèn)區(qū)兩三公里,村名以太公名字而得名,全村一百五十余戶,五六百人口,自明代由江西瓦屑壩遷來后,經(jīng)過若干代的繁衍,家族繁榮,人丁興旺。明末清初,勤勞睿智的周福益人為了生存,在社會生活實踐中慢慢學(xué)會了編織水竹籃的技術(shù),并以此為主業(yè),時至今日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周福益自然村背靠群山,面向梁子,村東南部有位于幕阜山山脈北側(cè)的大泉山、上北坎、大叉山、靈溪山、毛鋪山、米基山楂樹……[詳細] |
![]() | 相傳,金牛麻花源自于南北朝時期,是人們從炸“絞子”中得到啟發(fā),到唐宋時期就已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也是鄂東南地區(qū)傳統(tǒng)特產(chǎn)之一,深受廣大市民青睞的“絞子”。金牛麻花是一種風味小吃,北方稱為油繩,南方叫麻花,大冶則俗稱之為“絞條(大冶話讀作‘搞條’)”,金牛則是按照老話叫“絞子jiǎozi”!敖g條”,顧名思義就是把發(fā)好的面粉手工搓成小面條,幾根小面條像編……[詳細] |
![]() | 牯牛洲打硪,始創(chuàng)于清、道光10年(公元1831年)為長江中游河口堤段第一次筑堤期間,人民為了加快筑堤進度,夯實堤壩基礎(chǔ),硪是用一片330mm×330mm寬100m厚的青石板,四角用麻繩系著的一種工具。打硪是每個角2個人,共8人,將繩子帶緊將石片舉上約3米高,然后放松繩子石片隨之重重落在松土上,將新土依序夯實。起初,人們在打硪時,為了減輕勞作疲乏,說說笑笑,也有的哼哼小曲,到公元1831年,河口鎮(zhèn)牯……[詳細] |
![]() | “玉蓮環(huán)”是在大冶金牛地區(qū)發(fā)掘出來的,是鄂東南民間吹打器樂中的一種擊奏樂器,由一類似葫蘆的鋼質(zhì)架上,自上而下安放碰鈴、鐺鑼、馬鑼組合而成。用一具有彈性的鑼槌敲擊,它可以發(fā)出“叮、當、咣”的聲音,故它又叫作“叮當咣”,亦有人就它的形狀把它叫作“三星”,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玉蓮環(huán)由一類似葫蘆的鋼質(zhì)架上,自上而下安放碰鈴、鐺鑼、馬鑼組合而成。用一具有彈性的鑼槌敲擊,它可以發(fā)出“叮、當、咣”……[詳細] |
![]() | 板凳龍這項極具特色的民俗表演,使用的是鄉(xiāng)村中每家每戶都有的板凳,動作簡單精煉,配合獨特的音樂,表演起來韻律感十足,表演者與板凳渾然一體。2009年,板凳龍成功申報為黃石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2013年,石裕興也被評為板凳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詳細] |
![]() | 明清時期,在幕阜丘陵產(chǎn)生了頗具道家特色的孔門、字門、儒門三個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武術(shù)流派。而以武當派孔門影響最大最廣。這種現(xiàn)象在全國都很少見?组T拳是大冶的土生拳種。一說:相傳明末清初由員外孔庭章自創(chuàng)。二說:明末清初,大冶人嚴伏創(chuàng)立了武當派孔門功夫,流行于大冶(包括黃石、鄂州)、陽新、贛北一帶。嚴伏是一位道人,傳子嚴龍、嚴虎。三說:此拳身法如猿猴,故尊孫悟空為祖師,又稱空門。后傳道人孫佐停,孫佐![詳細] |
![]() | 詹氏祭祖習(xí)俗繼承儒家學(xué)說的傳統(tǒng)禮儀文化,至今已沿襲百余年,2009年被列入黃石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祭祖程序分巡所安筵、初獻、亞獻、三獻四個篇章。祭禮中詩詞歌賦、祝文等共計四十九篇,孔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薄墩彩霞雷媪(xí)俗》將禮、詩、樂結(jié)合,使祭祖禮富有生動性、趣味性和欣賞性。用曲以詠詩,樂曲優(yōu)美;用詩以言情,使人受到敦篤、溫柔和“要孝悌”“循禮儀”的道德思想教育。……[詳細] |
![]() | 2006年,果城里土主會被列入黃石市第一批非物質(zhì)遺產(chǎn)名錄。土主會與陽新民俗“接大王”、大冶民俗“接太公”既相類似,亦有區(qū)別。其共同點在于,體現(xiàn)的都是“感恩”情節(jié);最大的不同在于參與者的范圍,“接太公”只限一姓同宗,“接大王”只限李、徐、黃、費、何五姓,而參與土主會則多至40余姓,看熱鬧者則成千上萬。……[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