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屹立于甬江口北岸的招寶山,山不高,僅80余米,也不大,約30多公頃。然踞江控海,形勢險要,有史以來就是我國萬里海岸線上著名的海防隘口和浙東沿海著名風景點之一。宋人陳允平曾有詩嘆招寶山:“宇宙初開辟,何神立此山,中流天柱石,大地海門關。”明代抗倭英雄俞大猷,則直接說它是“形勝千年等玉關”!不僅如此,千百年來,在小小招寶山四周的兩三平方公里范圍內,民間還廣泛流傳著有關招寶山的許多動人傳說和故事。這些傳……[詳細] |
![]() | 在寧波許多傳統(tǒng)特色飲食中,莊市長面(又稱糖面、束面等)以其制作精細和獨特的咸甜風味而遠近馳名。據稱清朝末年就開始在民間被產婦、體弱、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所喜愛,說是能催乳和調養(yǎng)身體,多數剛生育婦女在坐月子期間約需吃60-70斤。同時它也是當時民間的一道著名的風味點心。最紅火時,莊市范圍內的大小商店和寧波的一些大南貨店里,都有該長面售賣。隨著寧波幫人士外出奮斗創(chuàng)業(yè),莊市長面也被帶到了上海、杭州、武漢、香……[詳細] |
![]() | 幾百年來,尤其是近一百多年來,地處我國萬里海疆前哨的浙東鎮(zhèn)?诘母髯迦嗣,在保衛(wèi)祖國的神圣領土,反擊外來侵略者的斗爭中,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感天動地的傳說和故事鎮(zhèn)?诤#罋v史故事就是這些傳說和故事的彌足珍貴的記錄。鎮(zhèn)?诘暮7罋v史源遠流長,從目前搜集情況來看,鎮(zhèn)?诤7罋v史故事的產生、流傳和演變,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中葉的抗倭斗爭,接著有清代的抗英、抗法,以及民國時期的抗日戰(zhàn)爭等等內容。直至如今,……[詳細] |
![]() | 澥浦早在600多年前就是浙東著名的漁、鹽重鎮(zhèn),據傳《澥浦船鼓》始于清中后葉嘉靖年間(公元1810年)前后,也有說是此時已經盛行,其創(chuàng)始者傳說為當地漁民與外地遷此定的漁民合力所為,這是一種集打擊(鼓)樂、船型道具舞、民歌小調三種藝術形式于一體的、具有非常鮮明的浙東漁區(qū)風俗特色的民間表演藝術形式,先是為當地漁民們出海捕魚(俗稱“開洋”)前祭祀海神、祈求平安和豐收,以及在捕魚歸來(俗稱“謝洋”)慶賀滿載……[詳細] |
![]() | 蛟川走書是寧波地方曲藝中的一個鄉(xiāng)土氣息濃郁、風格獨具的曲種。流傳于鎮(zhèn)海及寧波城區(qū)一帶,追溯淵源,迄今有一百多年歷史。據蛟川走書老藝人口傳,約光緒年間,一個住在鎮(zhèn)?h城小南門名叫謝阿樹(又名謝元鴻)的蛟川走書藝人,因所住小南門拱形城墻上刻著“蛟川”二字,遂以此為名,稱“蛟川走書”。早期蛟川走書僅一人演唱,沒有樂器伴奏,也無后場和唱,藝人只用兩只酒盅,一根竹筷,有節(jié)奏的敲打,自唱自和。抗日戰(zhàn)爭前夕,逐……[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