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原老豆腐作為傳統(tǒng)名吃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其特點:多味佐料精心熬制湯料,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松,鹵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嗆。乾隆皇帝下江南過平原時,品嘗后贊不絕口,下旨命老豆腐藝人入宮廷御膳幫廚,從此才有北京老豆腐。德州及周邊不少縣市,均掛平原老豆腐招牌以攬生意。(牟書會)……[詳細] |
![]() | 清乾隆年間,崗子劉村一郭姓村民,除農(nóng)耕外以宰殺牲畜賣肉為生,由經(jīng)營生肉逐步開設(shè)熟肉店。本村一劉姓村民同郭是親戚,在店內(nèi)干活,學(xué)得加工技藝后專門從事驢肉加工,成為崗子劉驢肉的傳承人。驢肉也稱鬼子肉,據(jù)傳,驢前腿內(nèi)側(cè)不長毛處是驢的夜眼,因此又叫鬼子肉。崗子劉驢肉加工方法獨特。選用肥壯的驢,飲足鹽水拴在木樁上用鞭抽打,讓驢急跑轉(zhuǎn)圈出汗,這樣宰殺的驢肉色澤鮮艷,無淤積血塊,肉質(zhì)松散通透,易于入味。宰殺放血……[詳細] |
![]() | 紅臉燒餅源于元代,屬蒙人草原及西夏區(qū)域獨有的馬背餐食文化,傳入中原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紅臉燒餅因形得名,圓則為紅臉燒餅,亦名關(guān)公燒餅。長則稱馬蹄燒餅。其做法:用土坯或磚盤壘灶臺,架上大鍋,鍋沿高出灶臺面4-5公分,鐵鍋翻扣,灶眼在下,灶口在上。先將面發(fā)好后揉成團,木杠壓扁,用雙手拍打成圓月狀,再用手背托起貼在穹弓鍋的內(nèi)壁上用木炭暗火燒烤?臼旌簏S中透紅,香酥可口,色味俱佳。由于是燒烤制品,耐儲存。其弓……[詳細] |
![]() | “牛斗虎”是由武術(shù);⑷l(fā)展演變而來,流傳在平原縣腰站鎮(zhèn)鍋培口村一帶。公元1854(咸豐四年)年腰站鍋培口村村民王仁,參加了太平天國太平軍,在李開芳將軍手下當(dāng)兵,學(xué)會了;⑷茁,太平天國覆滅后,王仁回到原籍腰站鍋培口村。此時盜匪橫生,村民深受其害,王仁便在村內(nèi)聚集青壯年收徒傳藝,辦起了“武對子社”,王仁被推為武對子社教習(xí)。向人們傳授“牛虎拳”。他們看莊護院,護衛(wèi)鄉(xiāng)鄰,從此村民再未受盜匪之?dāng)_,“武……[詳細] |
![]() | 管輅(公元209年-256年),字公明,平原縣管莊村(今平原縣桃園街道辦事處尚家廟村南。清康熙年間馬頰河決口,管莊村被淹沒,村民遷址尚家廟建村)人,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方技之士,他精通周易,通曉天文地理。擅長占卜和射覆之術(shù),精通鳥語。他能夠利用陰陽之術(shù),觀察自然現(xiàn)象以推測事物吉兇,是歷史上著名的占卜大師,被后世卜卦觀相的人尊奉為祖師。管輅著有《周易通靈訣》2卷、《周易通靈要訣》1卷、《占算書》1卷、《……[詳細] |
![]() | 魯北木板大鼓起源于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原恩縣)一帶,平原縣一帶流行,廣為說唱。魯北木板大鼓起源于元、明時期的“詞話”,形成于清乾隆年間。東昌府秦和義為生活所迫,跟隨德平縣一位朋友學(xué)唱大鼓書,后來自立門戶。木板大鼓第一代傳人秦良玉(藝名秦和義)在說大鼓書的基礎(chǔ)上,吸取滄州大鼓、河間大鼓的精華并進行了創(chuàng)新,添加了以木板為主道具,加以魯北方言說唱兼具表演,獨成一家一派,時稱“秦家門木板大鼓”。秦和義收徒……[詳細] |
![]() | 東漢末年,蜀漢昭烈皇帝劉備曾兩度在平原做縣令、國相之職,劉備在平原的傳說和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劉備坐平原期間,頗有政績,他非常注重了解百姓疾苦,同時又心存“匡扶漢室”的大志,在平原任職期間,他初步形成了“人和”與“恤民”的思想基礎(chǔ)。他重學(xué)興教,倡導(dǎo)禮儀,懲惡揚善,安定社會,為平原的百姓在戰(zhàn)亂中求得了一個短暫的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在平原民間,至今流傳著許多故事稱贊劉備懂民情、順民心、合民意、愛民、恤民思……[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