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織染技藝歷史悠久,特點鮮明,有麻織、棉織、織錦、印染(包括扎染)、刺繡、龍被等品種。
黎族聚居區(qū)有極為豐富的木棉、野麻等紡織、印染原料。在棉紡織品普及之前,野麻紡織品在黎族地區(qū)盛行。人們一般在雨季將采集的野麻外皮扒下,經(jīng)過浸泡、漂洗等工藝,漬為麻匹。麻匹經(jīng)染色后,用手搓成麻紗,或用紡輪捻線,然后織成布。野麻布質(zhì)地堅實,多用于制作勞動時穿著的外衣和下裳。
黎族織錦的圖案豐富多彩,有160種以上,主要有人物、動物、植物、花卉、生活用具、幾何圖案等紋樣,而以人物、動物、植物圖案為主?椩炖桢\的機杼主要有腳踏織機和踞腰織機兩種。踞腰織機是極為古老的織機,黎族婦女可用它織出精美華麗的復雜圖案,不同圖案、色彩和風格的黎錦曾是區(qū)分具有不同血緣關系的部落群體的重要標志,具有極其重要的人文價值。
黎族的印染以扎染為主,古代稱為絞纈?椢锝(jīng)過結(jié)扎、入染、曬干、折線等步驟,最后形成色彩斑斕的花布。印染所用的染料以植物的葉、花卉、樹皮、樹根等為主,天然礦物顏料為輔。
黎族刺繡有平面刺繡和雙面繡兩種,其中以白沙地區(qū)潤方言黎族的雙面繡最為著名,構圖和圖案都非常精美。
龍被是黎錦中的珍品,它集紡織、印染、刺繡、織造等多種技藝于一體,制作精巧,色彩鮮艷,圖案典雅,款式多樣,在黎錦中技藝最為突出、文化藝術價值最高,因而成為海南地區(qū)歷代進貢的珍品。龍被又稱大被,史書上稱為崖州被。龍被織繡因黎族方言和居住地區(qū)的不同而產(chǎn)生各異的藝術風格和特色,成為研究黎族文化演進的寶貴實物資料。1950年以后,部分黎族婦女已不再織造龍被,如今掌握此項技藝的婦女大多年事已高,而且缺少傳人,亟待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