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頭船是奎文區(qū) 村莊姓第八代族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所創(chuàng),并由莊姓族人世代傳承的一種民間舞蹈,于每年的二月二表演,至今有490多年的歷史。
九頭船選用優(yōu)質(zhì)木料扎制,船體長9米,中間寬1.99米,高達(dá)2.3米。九頭船由9人定位演出,因此取名“九頭船”。九頭船的表演過程極具趣味性、觀賞性和藝術(shù)性。首先是“甩”出場繞場一周,司老爺(小衙司)化裝成小丑坐在甩干上表演一些滑稽、幽默的說唱,甩的表演過程是巡查民情、百姓- 、當(dāng)街?jǐn)喟傅惹楣?jié);緊接著鑼鼓伴奏,船艄公翻跟頭上場,高喊“開船了”!九頭船上場繞場一周后開始表演,在跑船的過程中,隨著樂曲的伴奏,由船翁指揮起浪、漩渦、風(fēng)平浪靜等船令,船上九人則要步調(diào)一致的完成前進(jìn)、后退、旋轉(zhuǎn)、起伏等動作。船上人物造型生動,服飾優(yōu)美,動作矯健,技術(shù)嫻熟,演員集演奏、說唱、舞蹈、雜技于一體,既有音樂的變化又有形體的變化,整個演出步調(diào)一致,人船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