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和居飯莊位于西城區(qū)西四大街,創(chuàng)建于1822年以同懷和悅之意而命名店名。初建之時,系一小店,以經(jīng)營家常菜為主,顧客大多是貧民大眾。民國初年,掌柜牟文卿請御膳房的袁祥福幫廚,袁祥福憑三不沾(不粘盤、不粘匙、不粘牙)等宮廷名菜使同和居有了名氣。1939年廣和居停業(yè),其大部分廚師來到同和居,使同和居生意火紅,名氣越來越大。并成為舊京城著名“八大居”飯館之首。解放前夕,八大居僅存同和居、沙鍋居。
1984年前,該店店址一直在西四南大街北口。門上懸掛溥杰先生親題“同和居”匾額。后遷至三里河月壇南街。新店的營業(yè)面積為五百平方米,由一大廳及環(huán)其大廳的天和、地和、人和三個KTV廳房組成,配有一流音響,功能多樣,環(huán)境舒適。可同時接待三百人就餐,并可為各類文藝表演、比賽、慶典活動提供場所。重新開張的同和居飯莊,為滿足多方賓客的需要,吸取其他菜系的精華,增設(shè)了鮮活魚、蝦、蟹、蛙、蛇等原料,以供顧客隨意選用。其烹制的清蒸鰻魚,黃燜或清蒸元魚,三吃蛇(皮炸之,骨湯之,肉炒五彩蛇絲),用油爆、宮爆、鐵板燒等技法烹制的牛蛙、秀龍鱔,糖醋脆皮魚等都受到顧客的青睞。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