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藤牌舞又稱藤牌陣,藤牌操,流傳于溫州、瑞安、平陽、蒼南及福建省平潭縣等地民間,現(xiàn)只有瑞安民間仍有傳承。藤牌舞舞蹈動作和場面調度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異,瑞安的藤牌舞則注重陣勢演練。相傳,藤牌舞源自于戚繼光當年所創(chuàng)的鴛鴦陣,經(jīng)過晏繼芳等戚繼光部將的改造而成,突出表現(xiàn)盾牌在陣中的作用![詳細] |
![]() | 瑞安曹村元宵燈會是歷史悠久的一種群眾性民俗節(jié)慶活動,始于南宋紹興廿七年(1157年),曹村人為慶祝曹逢時首登進士第,家家戶戶舉歲星燈。從此相沿成習,歷數(shù)百年而不衰,而今已成為融廟會、物資交流、文化活動等內容于一體的民俗活動,通常從每年的正月初十開始至元宵之夜,花燈齊出,環(huán)鎮(zhèn)- ,高蹺、旱船上陣,場面熱鬧非凡![詳細] |
![]() | 排殿豬是瑞安鳳川村的一項民俗活動。據(jù)鳳川村《陳宅總譜》記載:宋嘉定年間(1208年),陳肅勉公動員村民,剪除蝗災。陳公為鄉(xiāng)民除害救眾之舉,村民深感其恩,將此事稟報朝廷,皇帝敕封他為護國惠民崇道圣王。圣旨到村那日正好是農(nóng)歷二月十六,村民歡欣萬分,殺豬犒勞圣旨官。為了紀念陳肅勉的善跡,村民建造顯應廟供奉崇道圣王。以后每年的二月十六日定為廟會“排殿豬”活動。延續(xù)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芭诺钬i”活動,頭……[詳細] |
![]() | 瑞安李大同茶食品店,是一家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以江南特色茶食糕點為主要經(jīng)營內容的著名老字號企業(yè)。瑞安李大同茶食品店,始創(chuàng)于清朝光緒十四年間(公元1889年),創(chuàng)始人李瑞慶系浙南一帶糕點名師,因仰慕孫中山先生“世界大同”精神,故取店名為“李大同”。經(jīng)他和其子李錦淮兩代人苦心經(jīng)營,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李大同”已成為浙南閩北一帶首屈一指的大商號。瑞安李大同茶食品店主要產(chǎn)品有雙炊糕、面茶糕、芙蓉糖、空心……[詳細] |
![]() | 老酒汗最早出現(xiàn)在宋代,至今已逾千年歷史。老酒汗釀造技藝完全不同于其它白酒釀造技藝。老酒汗采集黃酒煎酒時所產(chǎn)生的酒精汽而得,因江浙一帶稱黃酒為老酒,故名。只有發(fā)酵狀態(tài)良好的黃酒醅才可出產(chǎn)老酒汗。瑞安老酒汗釀造技藝主要體現(xiàn)在選料、制曲、落缸和煎酒技藝。技藝傳承不僅依靠師徒之間的言傳身教,還要憑悟性和長期實踐的經(jīng)驗積累才能掌握。根據(jù)《溫州市志》記載,清同治十年(1871年)瑞安籍名侍郎黃體芳曾以老酒汗作……[詳細] |
![]() | 據(jù)當?shù)亍短ね跏献谧V》記載,王氏先祖原居于河南,五代末,王潮、王審知兄弟相繼遷居福建,后有一支遷居福建安溪縣。元初,隱居在福建省安溪縣長泰里的王法懋開始編修宗譜,并以木活字印刷宗譜。從此王氏的“梓輯”(印刷編修)之藝問世。明正德(1506—1521)年間,王法懋的部分后裔由閩遷入浙江平陽浦尾、翔源一帶。清乾隆元年(1736),王應忠率子孫由平陽翔源遷入瑞安東源。王法懋創(chuàng)始的“梓輯”之藝由此在東源……[詳細] |
![]() | 溫州鼓詞是流行于浙江溫州及其毗鄰地區(qū)的一個曲藝品種,俗稱唱詞。因過去的藝人多為盲人,故又稱為瞽詞或盲詞。它用溫州方言表演,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清代中期已見流傳。歷史溯源說起溫州鼓詞的淵源,先談談鼓詞藝人流傳著的關于祖師爺?shù)?。藝人們說溫州鼓詞的祖師爺是唐明皇的叔叔。他從小聰明、善文能詩,諳音律。后因病瞽目,親嘗失明的痛苦,便教盲人唱鼓詞以自誤,于是民間便有鼓詞。溫州鼓詞歷史悠久,……[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