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洮硯始于唐、盛于宋,至今不衰。但也有學者說洮硯歷史可追溯至漢,最開始做磨刀石之用,后才做硯材。即使是在洮硯盛名大作的宋代,洮河石做磨刀石仍是十分廣泛。2002年12月,有私人收藏的唐洮河箕斗硯現(xiàn)身,才可證實洮河硯的制作在唐代之前,至今已有至少1300年的歷史。洮硯以其石色碧綠、雅麗珍奇、質(zhì)堅而細、晶瑩如玉、扣之無聲、呵之可出水珠、發(fā)墨快而不損毫、儲墨久而不干涸的特點成為宮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詳細] |
![]() | 《岷州志·風俗·歲時》中說“立春前一日,里民具春幡,扮故事曰社火,并赴公堂演春,乃迎春于東郊,歲于是乎告始。”又說:“上元日社火如前,至晚,山村水墅,燈光爛然,與雪嶺晴川,上下相映,游人雜沓,達旦不休,歌乎嗚嗚,秦聲盈耳,亦點綴荒塞之一景也!边@是近三百年前修《志》者對縣民春節(jié)鬧社火的簡略記載。實際這種民間文藝活動在當?shù),歷史更為悠久。文獻中對“社火會”的多少、規(guī)模的大小、表演形式的多樣與內(nèi)容的豐……[詳細] |
![]() | 元宵節(jié),古時也叫“上元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一個盛大節(jié)日。我國古人曾用正月十五的夜月、風云來占測雨水,預卜莊稼的豐歉,占測的同時對主管雨水的神祗要進行祭祀。點燈燃薪是祭祀中必不可少的儀式。人們還把這幾天掛出的燈叫“占歲燈”。這種民俗至今仍沿襲在民間。有些史料記載,元宵張燈始于東漢佛教的傳入。佛信者把火光比作佛的神威,燈也就成了佛前的供具之一。據(jù)傳說,釋迦牟尼現(xiàn)神變,降伏神魔是在西方十二月三十日,即東土……[詳細] |
![]() | 內(nèi)畫(魯派內(nèi)畫),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傳統(tǒng)美術(sh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魯派內(nèi)畫技藝最初由北京傳入。清光緒年間,博山協(xié)順莊的王鳳誥在去北京做生意,得知京城藝人周樂元熟稔內(nèi)畫技藝,便多次拜會周樂元,希望可以窺知內(nèi)畫藝術(shù)的技法。有一次,王風誥看到了繪制內(nèi)畫的鉤形竹筆,了解到了內(nèi)畫的奧妙。于是,他返回博山閉門學藝,反復摸索內(nèi)畫繪制技藝,逐步掌握了內(nèi)畫的一些初步技法,但由于自身不善繪畫,所以他并沒有在內(nèi)畫……[詳細] |
![]() | 剪紙窗花岷縣的剪紙藝術(shù)源遠流長,岷縣農(nóng)村多是大方窗,有些殷實人家是“虎張口”的窗子,其上是正方形的窗格。貼窗花時,最上面一排空格留煙眼兒,貼“轱轆貫錢”、“對口空心花卉”、“空心花團”等。整個窗空四邊是“角云兒”,斜角配方。每個窗格子上,都要按不同的色彩,對稱配搭。窗花有各種花卉、十二生肖、人物傳奇如《白蛇傳》、《二十四孝》、《孫悟空大鬧天宮》、《黛玉葬花》、《武松打虎》等。讓巴掌大的方塊上,展現(xiàn)……[詳細] |
![]() | 二郎山花兒會“花兒”是流傳在我國西北部甘、青、寧三省(區(qū))的漢、回、藏、東鄉(xiāng)、保安、撒拉、土、裕固、蒙古等民族0創(chuàng)共享的民歌。因歌詞中把女性比喻為花朵而得名。“花兒”用漢語演唱,音樂上受羌、藏、漢、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傳統(tǒng)音樂的影響。它是當?shù)孛癖姷目陬^音樂表達,在民間傳承演唱了500多年。在我國西北地區(qū)具有影響的“花兒會”有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巖花兒會和二郎山花兒會。岷縣花兒被聯(lián)合國社教文衛(wèi)組織列入人……[詳細] |
![]() | 漳縣“系五方雜匯之區(qū),習染多方,故齒牙較輕,語言稍近寧遠(今武山)。”今將其方言匯集如下,以方便外人理解。一、稱代、指代類(括號內(nèi)的注音為方言讀音)我(ge哥或gao高):我,我們。你(niao鳥或niu牛):你,你們。咱(cao曹):咱們。他/她(tao陶):他/她,他們。阿誰(asi啊司):誰。阿誰(asi啊司)格:誰。阿誰下(asiha啊司哈):誰家。啥(shuo說):什么。阿(a。┟矗涸酢[詳細] |
![]() | 鹽川喪葬中的棺木繪畫,做工考究,聞名遐邇。棺木制作工藝與鄰近地區(qū)不同,有獨特之處。先說五道棺木,必須在亡者活著時制作完成。第一道衾,用大紅綢緞一丈二尺,縫成筒狀,上端開口,亡者斷氣后放在里邊,用紐扣從上往下扣住,置于金匣之中。第二道金匣,略小于內(nèi)棺,入殮后放于內(nèi)棺中。用柏木材質(zhì)最好,由技藝高超的木匠精雕細刻,大檔刻繪“二龍戲珠,海水朝陽”,小檔繪“三元一品”或“五蝠捧壽”。兩側(cè)篆刻“福如東海,壽比……[詳細] |
![]() | 鹽川婚俗與中國傳統(tǒng)的婚俗大體一致,即男方主動求婚,然后納彩、完婚。男女到了結(jié)婚年齡時,往往是男方家事先看中目標后,托人去女方家求親。女方如初步同意,男方將索要女方的生年八字進行“合婚”,有的女方也要看男方的八字。“合婚”是請陰陽先生或算命先生為男女雙方推算命理,看有無相克相害,如大相相合即可,因為“男家擇婦,貴看夫子二星;女家擇夫,貴得中和之氣!边@時女方家的人要去男方家看看家里的修建等。合婚以后……[詳細] |
![]() | 花兒是流傳在甘肅、寧夏、青海等地回、撒拉、東鄉(xiāng)、保安以及漢族中的一種民歌。無論是田間勞動的阿哥、拔草的尕妹,或是千里跋涉的腳戶哥,泛舟黃河的筏子客,還是獵手、牧人、工匠,都是花兒的創(chuàng)作者和傳唱者。花兒的內(nèi)容涉及時事政治,倫理道德,勞動生產(chǎn),家庭生活,歷史傳說,生活知識,祈禱祝福,尤以愛情生活為最。生活的艱辛掩不住他們的情感,在苦澀、單調(diào)的日子中,他們放出粗獷的喉音,大膽、熾熱、火辣,甚至有點越軌、……[詳細] |
![]() | “社火”起源較早,《辭!方忉尅吧缁稹保骸阿倥f時在節(jié)日扮演的各種雜戲。李斗《揚州畫舫錄•卷九》:‘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東蕃厘觀,令官0扮社火:春夢婆一、春姐二、春吏一、皂隸二、春官一!冻纱蟆渡显o吳中節(jié)物俳諧體三十二韻》:‘輕薄行歌過,顛狂社舞呈。’自注:‘民間鼓樂謂之社火,不可悉記,大抵以滑稽取笑!讵q言同伙。《水滸傳》第五十八回:‘但是來尋山寨頭領(lǐng),必然是社火中人故舊交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