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富平石刻已有1500多年歷史,種類繁多,遍布關中各地,渾厚的南北朝造像、威武高大的陵墓雕像、刻工細膩的歷朝墓志等,充分反映了富平石刻技藝的精湛造詣和歷史內(nèi)涵。長期以來,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為中華文化的延續(xù)和繁榮發(fā)揮了較大的作用。其傳承了漢唐石刻的古樸簡練、大氣厚重,注重精神和理想的表現(xiàn),尤以碑碣鐫字享譽盛名,能不失絲毫地表現(xiàn)出字體原貌和書法風韻,是我國石刻藝術的典型代表之一。2014年12月,……[詳細] |
![]() | 富平縣朱氏正骨術,是朱氏家族在繼承和汲取了民間傳統(tǒng)正骨文化,經(jīng)過長期摸索、實踐和總結(jié)而形成的。第一階段以清康熙年間朱孔富開啟朱氏正骨先河,朱詩祖、朱書恒、朱禮友三代人的不斷探索和實踐,而形成了朱氏正骨術。第二階段從民國時期開始,第五代傳人朱義為完善了正骨手法和藥物組方,上世紀60年代,第六代傳人朱豐高、朱豐榮,在家庭診所、朱村紅旗正骨站收治傷者,富平縣政府以朱氏兄弟為核心組建“八里店骨傷醫(yī)院”,這……[詳細] |
![]() | 倉頡生來聰穎過人,七、八歲時就模仿大人熟悉了時興的結(jié)繩記事,且有豐富的想象力,從結(jié)繩套進而演繪成畫圖狀物名事。一天,他家的黑花母羊下了兩只羊羔。他守在羊羔與母羊身邊,從母羊的身上不停地撕下黑白兩色的絨毛,捉摸著結(jié)出個繩套來,記下這三只羊的母子群像,母親叫吃飯他也不理睬,手里捻著花毛線,心里思摸著該怎樣結(jié)繩。他不滿足大人們那種按部就班地結(jié)兩個小繩結(jié)以表示下了兩只羔子的老辦法。于是,他捉摸來捉摸去,終……[詳細] |
![]() | 倉頡的故鄉(xiāng),在今陜西省白水縣北塬鄉(xiāng)陽武村。上古時期這兒曾是黃帝族的一個部落,時稱“陽武國”。山巒起伏、林木蔥郁,洛河水穿山過嶺,滾滾東流……倉頡的父親復姓侯岡,名洛山,是這陽武國中一個地道的農(nóng)牧山民。母親黃娘,是古洛邑(今洛川縣)黃龍山老黃龍的女兒。傳說她是女媧補天后在洛河洗澡時不小心掉進洛水里的女兒轉(zhuǎn)世再生。洛山和黃娘天作地合成婚之后,夫妻倆恩恩愛愛歡度日月。一天,洛山放羊歸來,帶回來一顆從山林……[詳細] |
![]() | 古槐是白水縣雷村一歷史名物,它和五龍山一樣有許多傳說。古槐在五龍山東北約五華里處的通道村澇池旁。這棵古槐高約兩丈,粗至二人環(huán)抱不住。樹內(nèi)形成一空洞,可容四人圍桌茶話。樹梢平杈嫩枝,葉茂密蔭,中間有一碗口粗的樹枝,低垂于地面,常年風吹雨淋而不朽,整個澇池被覆蓋在一片樹蔭中,澇池水冬無凍,夏天不腐,四季如溫泉一樣。有一年夏天,雷電交加,古槐被電擊起火,熊熊火焰煙霧沖天,人們?nèi)ゾ,措手不及。結(jié)果不救自滅……[詳細] |
![]() | 陽武倉頡的諸般奇人異事早已傳至黃帝。黃帝久有納賢之意,只是難得召見。當時黃帝居住的橋山距離陽武國較近,黃帝的妃子麗娛恰巧又是陽武國人,距倉頡家只是洛水之隔。因此,黃帝對倉頡的事跡知道不少,心中總是惦念不已。由于黃帝時常想念倉頡,一日,借出游華山,便帶著妃子麗娛和一班近臣順路去陽武國會晤倉頡。不料是夜三更黃帝做了一夢,夢見橋山中突發(fā)山洪,趕得他與群臣無處躲身,妃子麗娛被洪水卷去。黃帝大喊一聲驚醒,心……[詳細] |
![]() | 在伊川縣的葛寨和皇得地村附近,有一眼歷史名泉,叫上皇古泉。上皇古泉是今天釀酒用水的上等寶泉。欲問它的由來,還得從夏禹王說起。相傳,遠古的時候,夏禹王鑿開了龍門、放走龍門南積聚的湖水以后,原來的湖底裸露出來,是一片好大的陸地,就叫“皇得地”。夏禹王就駐扎在皇得地,附近出現(xiàn)了一眼清瑩潔凈的泉水。這眼泉未露出地面之前,是一條惡龍的寓所。這條惡龍本來掌管著這里的湖水。每年,它不是推波助瀾淹沒湖邊的田地、房……[詳細] |
![]() | 很多年前,有一家財主。財主家有個小伙計兒,叫杜康,杜康十四五歲,長得濃眉大眼,聰明伶俐,很是喜人。財主家的客人很多,整天大車小轎,來往不絕?腿藖砹耍斨骺偸蔷迫饪畲。一喝酒呵,就是大半天不散場,杜康在桌前席后,篩酒、送菜,也總是一忙大半天,可是,盡管他每天都是手不離酒壺,卻從沒有喝過一口酒。怕的是財主見了,說他是個“貓兒嘴”呀!一天,財主家又來了幾個憨厚的客人。不用說,財主更是酒宴相待了。杜康呢……[詳細] |
![]() | 倉頡建造藏字樓失敗后,象瘋了一樣,離家出走,漫游他方。一日來到一處古時名曰“陽虛山”的地方,大約就是今天的陜西洛南縣。當時這里正鬧洪災,大河漫漲,小河洪溢。他來到了一條大河岸邊,突然發(fā)現(xiàn)河面洪流中從上游漂來一物,遠遠望去好象是個紅樸樸的精光小孩,一起一伏地在洪水中浪蕩浮游而去。當他箭一般沖到跟前,伸手去抓時,那物卻是哧溜一下光滑地鉆入水中再也不見浮出水面。他一個猛扎鉆入水底摸索了半晌,也未找到,心……[詳細] |
![]() | 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陜西白水縣有個集賢村。村頭有一口泉水,甘甜醇美,凈無一塵。泉旁,有戶人家,老頭兒姓杜名康,說是夏禹的后裔。老頭和老伴,就象那口甘泉一樣,性情溫和,心地善良,是個遠近聞名的好人。老兩口兒,無田無地,就靠著那口泉水釀酒度日。他們清晨汲水,整日精心釀造。每月只釀得醇酒三壇。他們釀造的酒勝過王母娘娘蟠桃會上的瓊漿玉液。傳說有什么“竹葉青”、“狀元紅”。但最醇美的要算“千日醉”了。那“……[詳細] |
![]() | 1、老虎吃天——沒法下爪。2、黃河里撂秤錘——不飄。3、六月的萵筍——皮老心脆。4、向日葵把頭切了——大筍(損)。5、山里核桃——要砸著吃。6、羅漢請觀音——客少主人多。7、屎牛上糞堆——自高自大。8、上集沒拿口袋——存心不量(良)。9、星星跟著月亮——沾光。10、狗逮老鼠——多管閑事。11、縣長的婆娘——僚的太太。12、驢糞蛋子——外面光。13、老鼠鉆風匣——兩頭受氣。14、老王賣瓜——自賣自夸……[詳細] |
![]() | 潼關在黃河中游,人文開化最早,以前的婚俗,總是守著先王的舊制,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初訂婚,先取雙耳環(huán),送給女方,這叫定親。隨后由男家備辦衣料首飾等物,擇吉日送往女家,這叫許口。謂女方已答應了這頭親事,又叫吃面,因女方這天款待媒人,吃的是面條,取百年合好,長遠永久之意。現(xiàn)在風俗較前簡單,分訂親、看家、認門。訂親是介紹人往返說合,取得男女兩方同意,約定地點見面談話,雙方若無意見,就互贈禮物,以為憑……[詳細] |
![]() | 渭河以南古會,亦稱過會。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相傳起源于秦漢,成熟于唐宋,興盛于明清,延續(xù)至今。這個風俗既是渭河以南,秦嶺以北,東起潼關,西至寶雞這個關中平原腹地廣大農(nóng)村所獨有的、別具一格的人文景觀的鮮明標志,又是千古帝都咸陽和西安之間、渭水和灃水流域黃土地上一枝永不敗落的鮮花。過會,既不同于過年,又不同于其他鄉(xiāng)村流行的各種各樣的傳統(tǒng)古會、廟會。它一般是從農(nóng)歷六月初開始,到七月底結(jié)束,歷時兩個月![詳細] |
![]() | 細狗攆兔,是流行于陜西省蒲城縣一帶的地方民間競技活動習俗,是集地方民俗和民間娛樂為一體傳統(tǒng)活動。在固定節(jié)日里,由狗主人帶細狗逐獵兔子。此活動影響甚廣,參者甚眾。細狗,也稱之為細獵狗,尖臉,垂著的兩片長耳朵,且身材細瘦挺拔,動作靈敏。細狗攆兔歷史悠久。早在《史記.李斯》傳中就有“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的記載,漢時蒲城屬皇室上林苑的一部分,司馬相如《上林賦》中有“兔園夾池水”的記述,可見蒲城當時……[詳細] |
![]() | 神龍花秋千既是一項可陶冶情操的地方民俗娛樂活動,誕生于蒲城縣城北20千米的罕井鎮(zhèn)西南村。據(jù)族中老人講,舊時家簿記載是在明朝時,在朝廷做官的族人王理和王義將宮里的秋千按原樣傳襲回村的,距21世紀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神龍花秋千表達了地方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蒲城縣地處陜西關中平原東北部,兼具丘陵、臺塬、平川地貌,盛產(chǎn)小麥、玉米、棉花、酥梨,是國家級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國家授時中心所在地……[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