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縣哨街月餅是哨街人采用優(yōu)質(zhì)小麥面粉和純菜籽油混合,以蘇子、薄荷、豆沙、白糖、火腿等為餡料,將包好餡的月餅放入炭火中進行烤制的一種月餅。按照不同人的口味偏好,可制成咸味也可甜味。云縣哨街月餅的制作技藝主要體現(xiàn)在炭烤上,炭烤的方式能夠賦予月餅獨特的香氣和口感,使得月餅外表金黃酥脆,內(nèi)部餡料鮮美可口。哨街月餅的制作傳承了傳統(tǒng)手工藝的精髓,保留幾代人的記憶,讓人在品嘗時能夠感……[詳細] |
![]() | 云州嗩吶樂屬于傳統(tǒng)器樂,是以“小號”(嗩吶)為主奏,輔以大筒、長號等吹奏樂器形成合奏形式,每逄節(jié)慶歌舞、婚喪嫁娶吹吹打打,即成禮樂、祭樂、歌舞樂等鼓吹樂。各民族至今保留著的“鼓吹班”每個班少則三五人,多則幾十人上百人。云州嗩吶樂分布在云縣各個地方,尤其在彝族土里人、香堂人、俐侎人聚居地,布朗族,拉祜族聚居地以及部分邊遠山區(qū)漢族聚居地,目前保留最完整的是茂蘭哨街一帶和后箐各個村寨。該項目于2017年……[詳細] |
![]() | 傣族造紙澆紙法堪稱造紙技術的“活化石”。該項技藝與納西族手工造紙技藝一起于2006年進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名稱為“傣族、納西族手工造紙技藝”。傣族項目點為云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zhèn)芒團寨和永德縣芒石寨![詳細] |
![]() | 傣族蝴蝶舞由少女身穿蝴蝶架衣在比喻鮮花的四個矮竹凳摹仿蝴蝶動作,合著節(jié)奏明快的象腳鼓聲翩翩起舞,步伐輕盈,舞姿優(yōu)美。基本動作有“繞花”、“聞花”、“驚飛”等,形象地表現(xiàn)了蝴蝶的特征。傣語稱“戛吆”。據(jù)說蝴蝶舞是為了賽舞時別開生面而創(chuàng)作的。表演時舞者將蝴蝶形的道具套系在身上模仿蝴蝶飛舞的形態(tài),其動作和鼓點都與小孔雀舞的跳法有相似之處![詳細] |
![]() | 馬鹿舞傣語原名“戛朵”,“戛”意為玩、耍,“朵”相傳是一種形似馬鹿的長體、長角的神秘野獸,“恩朵”即模仿這種野獸跳的舞。由于“恩朵”與馬鹿舞形象、跳法近似,久而久之民間漸將兩者合二為一,統(tǒng)稱為馬鹿舞。馬鹿在傣語中為“朵”,有上升、進步的意思。馬鹿到過的地方,都會帶來豐收吉祥,后來群眾每逢喜慶節(jié)日,就會帶著鮮花、米等物,到森林里請馬鹿到寨子,以此祈求豐收吉祥。……[詳細] |
![]() | 蜂桶鼓舞是布朗族的群眾性舞蹈,分為三步和五步兩種。演出時,由兩名年輕男女雙手各持一條“帕節(jié)”(即毛巾)在前面跳“帕節(jié)舞”引導,舞蹈動作主要是甩手巾。其后是蜂桶鼓隊,一般為4—6只,后緊隨2只象腳鼓,之后是6人敲打的大、中、小芒和镲,最后是跟著跳舞的人們和助興的老幼。蜂桶鼓舞的節(jié)奏明快熱烈,幾種打擊樂器相配合,“嘣咚、嘣咚……嘭嚓、嘭嚓……鏘切、鏘切……”,高、中、低音融為一體,獨具情趣。動作大方、……[詳細] |
![]() | 納西族東巴紙又稱白地紙,其制作技藝較為獨特,現(xiàn)保存于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三壩納西族鄉(xiāng)的白地村。白地(即白水臺)是納西族東巴文化的發(fā)祥地,東巴紙是東巴最重要的寫經(jīng)用紙,在滇西北各族中久負盛名。東巴紙的原料采自當?shù)鬲氂械闹参镌稀鞍斶_”,經(jīng)鑒定為瑞香科麗江蕘花。其造紙過程由采集原料、曬干、浸泡、蒸煮、洗滌、舂料、再舂料、澆紙、貼紙、曬紙等工序組成,主要工具有紙簾、木框、曬紙木板、木臼等。東巴紙的……[詳細] |
![]() | 傣族象腳鼓制作技藝,主要流傳于臨滄市臨翔區(qū)的9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處)的青華村、忙令村、勐旺村、勐準村、后寨村、忙鞏村等村寨。制作象腳鼓的歷史約五百多年。擅長制作象腳鼓的民間藝人近20人,其中代表性人物有忙畔街道辦事處青華村的俸傳詩等人。傣族象腳鼓制作技藝體現(xiàn)了象腳鼓發(fā)明初期的圖騰崇拜。白象是傣家的吉祥物,傣家人將傳達吉祥聲音的鼓制成白象腿一樣形狀的象腳鼓,是傣族追求真善美、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重要物證……[詳細] |
![]() | 滇紅茶制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滇紅茶,又稱云南紅茶,簡稱滇紅,大家都習慣稱之為云南滇紅茶。滇紅茶主要產(chǎn)于云南的西部與南部兩部分。云南所產(chǎn)出的紅茶有一個獨特的特點“顏色香艷、香味高而淳濃”,成品的紅茶外形肥碩飽滿而又緊結(jié),葉子底部呈現(xiàn)紅潤乃是紅茶中的極品。滇紅茶加工工藝1、萎凋萎凋是指鮮葉經(jīng)過一段時間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葉成萎蔫凋謝狀況的過程,是滇紅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經(jīng)過萎凋,可適當蒸發(fā)水……[詳細] |
![]() | 翁丁佤族傳統(tǒng)文化保護區(qū)位于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鄉(xiāng)翁丁大寨,建村歷史已有200多年。佤族自稱“佤”、“阿佤”和“布饒”,漢語意為山地民族。翁丁大寨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海拔2605米。翁丁村共有238戶,1094人,其中大寨98戶,457人。人均耕地面積2畝,人均收入500元(2004年)。自然環(huán)境較好,水土豐美,動植物資源豐富。至今仍然保持著傳統(tǒng)的民族服飾。佤族尚黑,多以黑色為主色調(diào)。婦女服……[詳細] |
![]() | 臨滄市鳳慶縣滇劇歷史悠久,有史可考的最早傳入時間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劉金玉的“天慶班”到該地演出,受到當?shù)厝罕姷南矏,后產(chǎn)生了一批滇劇票友。一些地方官紳等籌款建戲臺購戲裝,組織演出,并不斷邀請滇劇班和著名演員演出了許多滇劇劇目,滇劇在鳳慶的演出活動影響增大,流布更廣。在此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一批有一定造詣的當?shù)仄庇眩、旦、凈、丑都有,有的還搭班下海,以演出滇劇為生。1933年成立第一個業(yè)余滇……[詳細] |
![]() | 布朗山寨位于海拔1500米至2300米的云南省雙江縣,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布朗族有8.77萬人,普遍信仰佛教,并有自己獨特的民俗。布朗族通常由三五個至數(shù)十個同一血緣的家族聚居,男孩與女孩到了十四五歲時要舉行一次“波即”(將牙齒染黑)成年禮儀式,之后他們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邀貫奇”(談情說愛)了。布朗族青年有用鮮花求愛的風俗,準備尋找對象的姑娘常用紅色顏料涂染面頰,而且酷愛佩戴各……[詳細] |
![]() | 在鎮(zhèn)康縣南傘鎮(zhèn),自今還流傳著這么一個關于小白龍?zhí)兜纳衿鎮(zhèn)髡f。這個故事就是現(xiàn)在南傘小白龍?zhí)睹值挠蓙。相傳,在很久以前,南傘被一片茂密的大森林覆蓋,森林里有著兩潭清徹透明,如綠寶石一般亮麗的水潭,潭水清新明亮,喝起來還甘甜清涼,在潭水四周,那景色更是翠綠如茵、彩蝶飛舞、鳥語花香,猶如世外桃源,人間仙境!不知什么時侯起,這兩潭水里來了兩條一白一黑的小龍。小白龍與小黑龍或許是來自不同地方吧?因為它們各自……[詳細] |
![]() | (德昂族民間故事)祁華斌王東英講述李文全收集整理在鎮(zhèn)康縣南傘鎮(zhèn)硝廠溝自然村旁聳立著一座險峻挺拔的巖弄山,“巖弄”為德昂語,意為“仙人山”的意思。關于仙人山的來歷,還有這么一個故事呢。相傳,在很久以前巍峨的巖弄山下,居住著一德昂族支系部落,部落首領劉阿弄肖有一個長得象天上月亮一樣好看的女兒伊瀏。伊瀏活潑好動,心地善良,村民們都很喜歡她,首領更是視她為掌上明珠。有一天年輕漂亮的伊瀏閑著無事,便帶著貼身……[詳細] |
![]() | 在鎮(zhèn)康民間,一直流傳著一部《壯膽經(jīng)》。漢族壯膽經(jīng)是:“出門不帶出門靈,出門不帶出門經(jīng),吾頭頂觀世音,八大金剛來領路,八大神仙朝后跟,金剛神仙來護身,護吾全身,驅(qū)鬼怪寓去,迫鬼怪跑開,急急如律令!”傣族、佤族壯膽經(jīng)是:“格薩、絡馬、納看、彈達、大著、大著、彈達、納看、絡馬、格薩、漚猛、薩駭!”通常人們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經(jīng)過某段路或到某地時,會聽到風吹草動或小動物活動嚎叫時,一些膽小的人以為是鬼怪作……[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