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刮痧:尋來銀器,例如銀元、簪子等物,醮上菜油反復刮手肘靠內(nèi)處或肩胛骨附近,直到把皮膚刮紅為止,可治愈感冒、霍亂、中暑等癥。何時傳入安縣,尚未發(fā)現(xiàn)確切史料,民國以來流傳于安縣城鄉(xiāng),近年做“安利”的常以此招攬顧客。打火罐:玻璃瓶(竹簡)口醮水,放入點燃的小紙團(使瓶內(nèi)空氣膨脹),隨即將瓶口緊貼患處吸住肌肉。摔傷或扭傷,內(nèi)積淤血,可用此法治療。若將皮膚用碎玻璃稍稍擦破,再打火罐,效果更好。流傳于安縣農(nóng)村……[詳細] |
![]() | 清末,邑人楊天理偕友三人游到灌縣。一天,他們見一窮漢病倒在街邊,便將其扶到旅店,請醫(yī)生救治,并承擔食宿治療費用。漢子愈后,四人一起呆了兩個月,相處融洽。隨后,漢子聲稱要繼續(xù)游覽名山大川,臨行前,通過抽簽,分別教會三人捉臭蟲、捉魚和喚蛇、驅(qū)蛇及療蛇傷術,就此,楊天理得到真?zhèn)鳌;匕部h后,在茶館喝茶,他能即興把蛇喚來;若遇人被毒蛇咬傷,不計報酬多少,也樂意救治;誰家房前屋后有蛇,經(jīng)他一驅(qū),以后就再見不到……[詳細] |
![]() | 安縣恒緣木雕廠坐落在安縣界牌工業(yè)園區(qū)內(nèi)!案窦妓嚒爆F(xiàn)傳承人康青松繼承祖?zhèn)鞲窦妓嚕⒓右宰约旱膶W習發(fā)展,成為現(xiàn)目前綿陽根雕藝術界的一顆明珠?登嗨伞案窦妓嚒毕底?zhèn)鱾鹘y(tǒng)工藝,創(chuàng)始人為明清時期宮廷著名根雕師(現(xiàn)傳承人康青松之曾祖父),一代一代傳習至今。康青松雕刻作品古樸典雅,工藝精湛,根雕、根雕造型、人物、花鳥、山水、仿古建筑等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藝術收藏價值。其根雕……[詳細] |
![]() | “包蛋”又名“皮蛋”、“松花蛋”,古時也稱“混沌子”、“牛皮鴨子”。張包蛋制作技藝指產(chǎn)生并流傳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安縣桑棗鎮(zhèn)的傳統(tǒng)特色飲食制作技藝,在川西北包蛋行業(yè)中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關于張包蛋的來歷,據(jù)考為清光緒年間,創(chuàng)始人張元林曾結識一位來自江浙的云游僧人,傳授給他一種無需蒸煮就可以讓生蛋變成熟食的技術。后來,張元林制作的包蛋被人們稱之為“張包蛋”。而每逢載秧子、過端午,安縣人除了吃粽子,還有了……[詳細] |
![]() | 鮮米粉的制作工藝在安縣最為出名,古時安縣城鎮(zhèn)流行饅頭、包子、油條、刀削面等傳統(tǒng)小食;隨著米粉的出現(xiàn),就成了安縣人最受人們歡迎的早餐了,鮮米粉的制作講究的是鮮,通過選用優(yōu)質(zhì)大米,經(jīng)過打粉、加水和勻、制成米粉,便買到各大米粉店制成美味早餐米粉了![詳細] |
![]() | 焦鴨子制作工藝考究,講求精益求精,通過選上等土鴨子,秘制鹵水,鹵汁里加入各種適量的香料,把握好鹵制時間,經(jīng)過傳承人的鹵制,便制成美味可口的“焦鴨子”了。將適量稻谷洗凈,放在鍋里加熱炒制,炒至米花起鍋,后去雜等待,然后熬糖拌和,加花生、芝麻等壓制成型,最后切塊,包裝?煽诘墓然ㄌ潜阒瞥闪。鮮米粉的制作講究的是鮮,通過選用優(yōu)質(zhì)大米,經(jīng)過打粉、加水和勻、制成米粉,便買到各大米粉店制成美味早餐米粉了![詳細] |
![]() | 安縣谷花糖歷史悠久,生產(chǎn)谷花糖的重要原料是麥芽糖(又稱情糖)、稻谷、芝麻、花生等,谷花糖出現(xiàn)的歷史悠久,制作方法是:將適量稻谷洗凈,放在鍋里加熱炒制,炒至米花起鍋,后去雜等待,然后熬糖拌和,加花生、芝麻等壓制成型,最后切塊,包裝。可口的谷花糖便制成了![詳細] |
![]() | 紅酥,民間俗稱“干盤子”。具有酥脆鮮香、入口化渣的特點,是安縣特色小吃之一,被譽為川西北一絕。紅酥制作技藝在川西北流傳比較廣泛,尤以秀水鎮(zhèn)紅酥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紅酥制作相傳產(chǎn)生于唐代,據(jù)考在乾隆四十九年,清代著名的“巴蜀才子”李調(diào)元(今安縣人)將親自配制的一種“肉餡呈紅色,外邊呈黃色,黃中透紅”的食品命名為“紅酥”。清末民國年間,在民間逢年過節(jié),逢酒遇席都要擺“干盤子”之一紅酥,與“十大碗”相配……[詳細] |
![]() | 《安縣志》(91年版)記載:清嘉慶年間(1851—1861),秀水辦有不二老、不二齋紙鋪,次有立勝、正興榮紙鋪。民國年間,各大場鎮(zhèn)共有10余家紙鋪,除經(jīng)營文具、紙張業(yè)務,使用木版、石印印制課本、信箋之類,主要生產(chǎn)民俗用品。其中,獅燈、龍燈、笑頭、彩蓮船、紗燈、蓮花燈、兔兒燈之類,用于新年、節(jié)日開展活動,供人觀賞;“陪靈童子”、“金童玉女”、“開路將軍”、“金山銀山”、“萬民傘”、“童幡寶蓋”、“紙……[詳細] |
![]() | 草紙,又稱土紙!栋部h志》(91年版)記載:“安縣生產(chǎn)土紙已歷時數(shù)百年”。舊時,草紙上品多用于點火與保存火種;粗紙用于包裝,如包鹽、糖果、包中藥等,還用于祭祀,做焚化品;粗紙殼制成盒子,可裝衣服、鞋帽等物,也有人用于制造紙殼、紙板;改革開放以來,主要用于祭祀。民國年間,河清、花荄、永安等地辦先后辦有多家草紙生產(chǎn)作坊。2008年,全縣僅有桑棗仍有土紙生產(chǎn)作坊;此外,沸水鎮(zhèn)三合村尚有十年內(nèi)亂期間大集體……[詳細] |
![]() | “過橋拜”:又稱“拉保爺”、拜干爹,孩子多病,或認為三、六、九歲有“關口”,就要找保爺保他過關。孩子父母事先備好酒菜,用一提篼裝好,再準備好“桃弓柳箭”,一大早把孩子抱到橋頭等候,看到端莊的男人,立即把孩子抱上去請他取名字,讓孩子給他叩頭,拜為干爹。娃娃拜獅:縫社這天,必耍獅燈。父母把有“災星”的娃娃抱給笑頭,笑頭抱著娃娃給獅子拜三拜,在獅子肚子下面鉆三次,再在獅子嘴里放一次,最后扯一根獅子胡須,……[詳細] |
![]() | 五子衍宗丸是采用傳統(tǒng)炮制及制作技藝生產(chǎn)的著名補腎良藥,由菟絲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和車前子五味名貴藥材組成,稱之為種子方。該方劑最早記載于唐代的道教《懸解錄》一書,即張果獻于唐玄宗的圣方。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唐玄宗于756年六月逃離長安,南下四川,駐留綿州數(shù)月。五子衍宗丸的秘方就此流落民間,為普通老百姓所用,其炮制及制作技藝輾轉(zhuǎn)被走方郎中蔡行恭傳承,1926年蔡行恭在江油中壩鎮(zhèn)開設“同……[詳細] |
![]() | 一、古木是樹木在大自然各種因素的作用下,經(jīng)過漫長的時空變化,卻仍然保持著各自不同的形態(tài)、色澤和質(zhì)地的名貴木材。烏木是指在地下埋藏三千年至四萬年以內(nèi)未朽的名貴古木。“植物木乃伊”、“東方神木”之美譽。其造型藝術,具有極高的收藏和審美價值。通過多年的努力,已開發(fā)作品三萬余件,現(xiàn)已打造中國烏木金絲楠木博物館。主要通過對名古木造型和家居用品為主。二、作品曾先后多次參加國內(nèi)大型展覽、交流。其中作品“行天下”……[詳細] |
![]() | 通過傳承與發(fā)掘,文昌祖庭門神年畫共有四大內(nèi)容板塊:——鎮(zhèn)伏,禳解,祥瑞,喜悅。即:(正神鎮(zhèn)伏惡煞、法寶禳解百穢、天仙堂奉吉祥、童樂增添喜悅)共有九大工藝:——手繪、版印、填彩描金、貼片、堆錦、包紗、滾線、捧線、擠線。而目前國內(nèi)的年畫業(yè)界,只存在有3---4種工藝藝術。文昌祖庭門神年畫凝聚了上古巴蜀先民的仙道信仰中的門神信奉,凝聚了遠古道家的門神符箓靈力,蘊含了中華文昌文化核心概念的“真、忠、孝、仁……[詳細] |
![]() | 指畫,又稱“指墨畫”、“手指畫”,是中國傳統(tǒng)國畫的一個綺麗分支,也是我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指畫主要用手指和手掌蘸墨代替毛筆作畫,稍帶有其他輔助工具的媒介,從心到手,直接入畫,所以很能傳神、寫意,獨具一格。真是“以筆難到處,指能傳其神;而指所到處,筆勿能及也。由于手指、手掌不善吸水的特點,又不善于大塊面涂抹,所以指畫大多以塊面凝重、厚樸、粗獷、率直、線條堅挺、奇?zhèn)ド袢さ娘L格為中華絕,并在畫壇獨樹一幟……[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