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楞調》又叫《包楞戲》,它的唱詞很多,內容廣泛,而且格式嚴密。曲調獨具特色,特別是花腔部分干凈利落,具有強烈的民間花腔的藝術特征。《包楞調》自挖掘整理出來后,立即引起音樂界的關注和認可,成為中國民間的花腔女高音獨唱曲。現(xiàn)已由獨唱發(fā)展為合唱、舞曲、器樂曲,交響樂等藝術形式,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成武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屬于蘇、魯、豫、皖交界地帶。成武秦時置縣,悠久的歷史,形成了燦爛的文化。成武歷史遺址眾多,著名的有:城湖故城址、吉祥寺、孔子廟堂碑等。成武民歌,源遠流長,僅1961年全縣民歌普查就收集了民歌370首。其中《包楞調》最為著名。歷史上,成武多寺廟,廟會上,總有年邁的婦女在現(xiàn)場挑擔念經(jīng),她們邊舞邊唱小曲,向進香人化緣求善,這種形式被稱為“擔經(jīng)”!栋阏{》就是擔經(jīng)演唱的其中一……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