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林喇叭是以落戶在安徽最北部的靈璧尹集菠林村的,已故中國管樂大師周正玉等周氏族人為樂手成員的民間樂班所創(chuàng)造的嗩吶演奏藝術。周家班自清末創(chuàng)始以來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傳承家族七代,歷經(jīng)100多年滄桑。目前,周姓直系有男女老幼樂手共計100余人,外姓徒眾上千人,形成龐大的民間音樂族群,橫跨蘇魯豫皖,享譽民間海外。嗩吶,俗稱喇叭,全國有20多個民族有吹奏嗩吶的傳統(tǒng),由波斯傳入,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時代,傳到中國中原地區(qū)。嗩吶發(fā)音開朗豪放,高亢嘹亮,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善于表現(xiàn)熱烈奔放的場面和大喜大悲的情緒。菠林喇叭自清末形成以來,一直以曲牌豐富,音樂獨特,彰顯禮儀,盛傳不衰而著名。目前以“周家八虎”和“鼓樂四花”為代表人物(備注1)。其主要價值有三,一是以豐富的曲牌和多元文化特征活態(tài)傳承,是一個容納皖北……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