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康鼓詞是流行于浙江金華的永康及周邊的武義、縉云、磐安等地的曲藝形式。因舊時的藝人多為盲人,又被稱為瞽詞或盲詞;又因表演形式以唱為主,兼有說白,又俗稱之為“唱詞”或“唱公事”。永康鼓詞采用永康方音表演,通常為一人自擊鼓板自行伴奏說唱。傳統(tǒng)節(jié)目的題材內(nèi)容大多為除暴安良、伸張正義、男女情愛和樂善好施。唱腔曲調(diào)豐富,依不同的功能分為悲調(diào)、怒調(diào)、喜調(diào)和適宜敘事、對話和抒情的水平調(diào)4種。說唱表演講求抑揚頓挫……[詳細] |
![]() | 線獅(九獅圖)主要分布在浙江省永康市和仙居縣境內(nèi)。每逢重大節(jié)日,永康、仙居都要舉行別具一格的舞獅表演,俗稱“九獅圖”,故有“節(jié)日到,九獅跳”之說。線獅(九獅圖)是提線木偶和地面舞獅相結(jié)合而產(chǎn)生的民間舞蹈藝術(shù),因九獅凌空表演,故名“線獅”。作為中國民間藝術(shù)的重要組成部分,九獅圖中蘊含的江南生活習俗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其精湛的制作和表演技藝顯示出吳越文化和江南文化的諸多特點,為民俗學和藝術(shù)學研究提供了……[詳細] |
![]() | 九樓又稱“洪樓”,多在浙江省東陽市流傳。據(jù)傳最早與秦朝孟姜女長城祭夫相關(guān),是民間道教施儀形式的一部分。舉行這一活動的目的:一為祈求太平,二為超度亡魂,三為祛兇辟邪!熬艠桥_”一般提前一天進場布置,在施儀場地上豎起兩根13米高(9層)的粗杉木,稱為“九龍柱”,然后用高1米、長1.5米、寬0.7米的“九樓桌”11或13張(分9層、11層等)緊靠九龍柱疊上,形成九樓臺。場內(nèi)設神壇、仙橋,用水竹拱建“九重……[詳細] |
![]() | 浙江的竹編工藝品生產(chǎn)集中在東陽、嵊州一帶,尤其是東陽,素有“百工之鄉(xiāng)”、“工藝美術(shù)之鄉(xiāng)”的美譽。東陽竹編以立體編織為主,與平面編織技藝相結(jié)合,做工精細,造型生動,色彩典雅,具有濃郁的民間美術(shù)特征,充分體現(xiàn)出東陽竹文化的風貌。東陽竹編產(chǎn)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生活器具,以實用功能為主;一類是立體陳設與建筑裝飾,以藝術(shù)欣賞功能為主。1958年到1978年期間,東陽竹編廠并入東陽木雕廠,竹編與木雕共同生產(chǎn)……[詳細] |
![]() | 永康錫藝俗稱“打镴”,是流傳于浙江省永康市的傳統(tǒng)錫作藝術(shù)。永康錫藝歷史悠久,世代相傳。直到民國時期,錫器制作仍是當?shù)匾环N重要的手工藝行當,從業(yè)者逾千,產(chǎn)品種類過百。永康錫藝制品多為酒壺、湯罐、粉子盒、果盒等生活用品和婚嫁時使用的成套妝奩,也有擬形香爐、燭臺、八仙、儀仗兵器、道具等祭祀供器或佛事法器及各種祥瑞題材的錫制盆景。永康錫藝產(chǎn)品制作時一般需經(jīng)過成形、銼平、打磨、打孔、焊接、刨光等工序,精致的……[詳細] |
![]() | 婺州舉巖產(chǎn)于浙江省金華市北山雙龍洞頂一帶,因金華在隋唐時期稱為“婺州”而得名。婺州舉巖茶的制作始于唐,興于宋,盛于明清。唐五代時期它是十大茗品之一,明清時期成為進獻皇家的貢品。婺州舉巖茶大多生長在巖石縫隙或山岡斜坡上,一般在清明至谷雨期間茶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時采摘,炒制1000克干茶需采摘6萬片左右的芽葉。舉巖茶葉細緊略扁,微帶茸毫;色澤銀翠交輝,香味持久;沖泡時湯色嫩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整;……[詳細] |
![]() | 浙江省中部的金華地區(qū)古稱“婺州”,其傳統(tǒng)民居主要分布在東陽、蘭溪、武義、浦江等地。這些歷史悠久的建筑布局巧妙,裝飾精美,充分顯示出高超的營造技藝。浙江省蘭溪市諸葛村現(xiàn)有明清民居兩百多座,當?shù)刈钤绲慕ㄖs建于元代至正十年(1350)。武義縣俞源村最早的建筑建于南宋,現(xiàn)存明清民居130座。東陽的盧宅屬明清大型民居建筑群,建筑面積約1.7萬平方米,其中著名的肅雍堂建于明代永樂年間。浦江縣鄭宅鎮(zhèn)為鄭氏家族……[詳細] |
![]() | 浙江省中部的金華地區(qū)古稱“婺州”,其傳統(tǒng)民居主要分布在東陽、蘭溪、武義、浦江等地。這些歷史悠久的建筑布局巧妙,裝飾精美,充分顯示出高超的營造技藝。浙江省蘭溪市諸葛村現(xiàn)有明清民居兩百多座,當?shù)刈钤绲慕ㄖs建于元代至正十年(1350)。武義縣俞源村最早的建筑建于南宋,現(xiàn)存明清民居130座。東陽的盧宅屬明清大型民居建筑群,建筑面積約1.7萬平方米,其中著名的肅雍堂建于明代永樂年間。浦江縣鄭宅鎮(zhèn)為鄭氏家族……[詳細] |
![]() | 浙江省中部的金華地區(qū)古稱“婺州”,其傳統(tǒng)民居主要分布在東陽、蘭溪、武義、浦江等地。這些歷史悠久的建筑布局巧妙,裝飾精美,充分顯示出高超的營造技藝。浙江省蘭溪市諸葛村現(xiàn)有明清民居兩百多座,當?shù)刈钤绲慕ㄖs建于元代至正十年(1350)。武義縣俞源村最早的建筑建于南宋,現(xiàn)存明清民居130座。東陽的盧宅屬明清大型民居建筑群,建筑面積約1.7萬平方米,其中著名的肅雍堂建于明代永樂年間。浦江縣鄭宅鎮(zhèn)為鄭氏家族……[詳細] |
![]() | 浙江省中部的金華地區(qū)古稱“婺州”,其傳統(tǒng)民居主要分布在東陽、蘭溪、武義、浦江等地。這些歷史悠久的建筑布局巧妙,裝飾精美,充分顯示出高超的營造技藝。浙江省蘭溪市諸葛村現(xiàn)有明清民居兩百多座,當?shù)刈钤绲慕ㄖs建于元代至正十年(1350)。武義縣俞源村最早的建筑建于南宋,現(xiàn)存明清民居130座。東陽的盧宅屬明清大型民居建筑群,建筑面積約1.7萬平方米,其中著名的肅雍堂建于明代永樂年間。浦江縣鄭宅鎮(zhèn)為鄭氏家族……[詳細] |
![]() | 婺州窯陶瓷燒制技藝(婺州窯衢州白瓷燒制技藝),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摪状芍谱骷妓嚳勺匪返焦糯橹萦〖y陶器。唐代已經(jīng)開始燒制乳濁釉瓷(衢縣溝溪上葉窯、龍游縣方坦窯)。這種乳濁釉瓷,釉面滋潤、渾厚,增加了瓷器的美感。宋代衢州制瓷業(yè)發(fā)展成熟,產(chǎn)品燒結(jié)程較好,胎質(zhì)堅硬,叩音清脆,胎質(zhì)呈灰白色。裝飾紋樣題材極其豐富。元代到民國衢州瓷業(yè)在衢江及江山港、常山港、烏溪江兩岸臺地形成一定的生產(chǎn)能力……[詳細] |
![]() | 鑄鐵技藝(永康鑄鐵技藝),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傳統(tǒng)技藝,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永康鑄鐵歷史悠久,傳統(tǒng)的永康鑄鐵以鑄造日用鐵鍋、鐵壺及其生活、生產(chǎn)用具為主。永康鑄鐵有鑄型制作、起爐、澆鑄、落砂或起模、清理和修飾等工序,工藝嚴謹、選料精良、產(chǎn)品富有地方特色。傳統(tǒng)的永康鑄鐵以鑄造日用鐵鍋、鐵壺及其生活、生產(chǎn)用具為主。永康鑄鐵有鑄型制作、起爐、澆鑄、落砂或起模、清理和修飾等工序,工藝嚴謹、選料精良、產(chǎn)品……[詳細] |
![]() | 方巖廟會是在浙江省永康市胡公祠舉辦的民俗活動文化空間。方巖位于永康東部,為國家級旅游風景名勝區(qū)。山頂上有始建于唐大中四年(850)的廣慈寺和后世為紀念宋代胡則而修建的胡公祠。胡則(963—1039),是北宋名宦,宋宣和至寶佑間,歷代皇帝不斷加封,胡則便由臣到侯、由侯到公。由于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民間百姓奉之為“胡公大帝”,立“胡公廟”祠祭。廟會時間為每年農(nóng)歷八月初至九月重陽節(jié),歷時五十余天,……[詳細] |
![]() | 趕茶場是浙江省磐安縣玉山一帶的傳統(tǒng)民俗,玉山古茶場位于磐安縣玉山鎮(zhèn)馬塘村,它始建于宋代,清代乾隆年間重修,是目前全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古代茶葉交易場所遺存。晉代許遜在游歷玉山時為當?shù)匕l(fā)展茶葉生產(chǎn)、打開茶葉銷路作出過巨大貢獻,玉山百姓感其恩德,尊之為“茶神”,建廟立像,四時朝拜。至宋代,又為茶神重建廟宇,同時在邊上開設茶場,廟宇因此被稱為“茶場廟”,并形成了以茶葉交易為中心的“春社”、“秋社”兩季廟會。“……[詳細] |
![]() | 森山鐵皮石斛浸膏技藝森山鐵皮石斛浸膏制作技藝具有嚴格的管理和規(guī)范,從選材、炮制、配料到制膏有一整套嚴格的規(guī)程,獨成一家。浸膏以鐵皮石斛為君藥,靈芝、西洋參提取物為臣藥,涼而不寒,滋陰而不抑陽。歷代名醫(yī)對鐵皮石斛的使用可追溯至《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約成書于秦漢時期),至今約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而鐵皮石斛浸膏原始組方可追溯至永徽三年(652)“藥王”孫思邈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它是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其……[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