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角秧歌是流傳于山西五寨、神池一帶的集說、唱、舞為一體的民間舞蹈藝術(shù),因其主要角色為八人而得名。八大角秧歌歷史悠久,當(dāng)?shù)亓鱾髌淦鹨蛴卸阂徽f源于元末農(nóng)民起義,另一說來自梁山好漢三打大名府的故事!渡轿魑璧甘吩挕吩涊d:“在山西民間,宋、金、元時(shí)期的舞蹈有《迓鼓》、《八大角》等。”八大角秧歌的角色有28人(可略增減),主要有引頭韃子、抽鼓、拉花、老婆、老漢、愣小子、愣女子、風(fēng)公子;演唱內(nèi)容豐富,題材上有山歌、牧歌、情歌,曲調(diào)上有信天游、爬山調(diào)、四句頭、三句半、順口溜、蓮花落、說花嘴、數(shù)來寶、快板、相聲等;器樂多用打擊類,主要有堂鼓、小鑼、鐃鈸、鉸子、大釵、小釵等,吹奏類有鎖吶、笙等,后來也有加入吹奏、拉彈類的,如胡琴、三弦、四胡等;表演形式一般分為壓場(chǎng)、揉場(chǎng)、圓場(chǎng);陣法有四門八斗、踩花、三威……
[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