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牛眼藥是一種對各種眼疾有獨特療效的中成藥,“中華老字號”產品,產地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定州文化燦爛,源遠流長,自古有人行醫(yī)賣藥,著書立說,不乏名醫(yī)。金牛眼藥組方就來自于明末張齊珠的祖?zhèn)髅胤剑?#8226;方廣《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有記載),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后被列入98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二十冊。金牛眼藥創(chuàng)始人張齊珠出生于明末,清康熙年間其在定州城內十字街北路東開設的……[詳細] |
![]() | “臟腑推拿”的理論和技法源于《黃帝岐伯按摩十卷》,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興有衰。清朝后,在保定地區(qū)又傳揚發(fā)展。古城保定歷史文化悠久,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北部東麓,冀中平原西部。地處京、津、石三角腹地。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芭K腑推拿術”一詞源于保定高陽七世世傳推拿大師安純如道人一脈對《黃帝岐伯按摩十卷》“推者,決行。拿者,膜行”之古訓的遵循,代代相傳!芭K腑推拿術”有著完整的、獨立的理……[詳細] |
![]() | 中山松醪酒的發(fā)源地位于定州市北部約十五公里處的龐村鎮(zhèn)西南宋村。唐河北岸的西南宋村,有一個被當?shù)厝俗u為神奇之泉的黑龍泉(俗稱老龍窩)。該井泉水水質上乘,在古代,這里的人們就知道利用此泉養(yǎng)生和釀酒。廠區(qū)周邊遍布泉井,環(huán)境怡人,自古就是生產皇家御酒的風水寶地。醪亦稱醪糟也叫酒釀、酒娘、酒糟,是由糯米或者大米經過酵母發(fā)酵而制成的一種風味食品,其產熱量高,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這些都……[詳細] |
![]() | 2007年11月定州架鼓被列入保定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據(jù)老人的傳說,我推算子位一村的架鼓至少有200多年的歷史。很早我們村就盛行少林武術會。每年正月初一下午至正月十五等節(jié)慶日,都上街或串村表演,架鼓隨之。隊員在鼓樂聲中表演武術套路一直至今。架鼓隊成為一種花會項目保留下來,表演由原來的一人敲改為3人或4人敲,由原來的小鼓變?yōu)?.7米左右的大鼓。定州架鼓主要由:鐃、釵、小釵、鐺鐺等樂器……[詳細] |
![]() | 架鼓,因將一面大鼓架在一個特制的方形木架上而得名。安國的架鼓,一般像桌面那樣大,最大的直徑可達五、六尺。每逢出會或為慶典、祭祀、迎親、送新、接貴客演奏時,前有彩旗引導,車插架鼓隊的隊旗,架鼓裝在平板馬車或拖拉機、汽車的車廂里,四個身穿彩服的鼓手,站在鼓的四面敲打,四個人手里像搟面杖粗的鼓槌,一同起落,敲出同一套鼓點。鼓后邊,三、四十名手持大釵或大鐃的年輕小伙,隨著鼓點擊打,走到寬闊處,拍釵的小伙子……[詳細] |
![]() | 陶塤是一種古代樂器,源于新石器時期。它是由陶土燒制而成的。據(jù)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一枚陶塤是在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這枚塤通體只有一個吹奏孔,沒有指孔,距今大約7000多年。到商代時期,陶塤發(fā)展至六個孔。自商到清末的3000多年間,一直沿用這種通體六孔陶塤,雖然這期間,也出現(xiàn)了七孔、八孔陶塤,但不做雅樂之用,并非主流。商朝以前,陶塤在祭祀中是唯一用以表現(xiàn)旋律的樂器。周代將樂器按質地分為“八音”,陶塤獨占“……[詳細] |
![]() | 曲陽吹歌原名西樂會,起源于元末明初。當時元朝滅亡,由西方遷徙過來的人員帶來器樂、古譜等,所以稱其為西樂會。西樂會最初是在寺廟祭祀時吹奏,其中最有名的樂器“韃子號”是元朝器樂,而“韃子”是對當時蒙古人的一個貶稱,所以稱其為韃子號,是現(xiàn)存的見證曲陽吹歌歷史的有力物證。到了明代,吹歌的表演形式多樣,發(fā)展規(guī)模龐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其伴奏器樂也日臻完善,單一的節(jié)奏形式換成了有特定意義的樂曲。到了清代,西樂會……[詳細] |
![]() | 位于河北省保定西南部唐縣半山區(qū)羅莊鄉(xiāng)的灌城村,至今還活躍著一支古樂隊——灌城西樂會。根據(jù)現(xiàn)存舊曲譜的記載和舊樂器保存的現(xiàn)狀來推斷,此音樂會至少也有200年以上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金大定(公元1161年-1190年)年間,有碑為證(在灌城村)。相傳早在清代就活躍在唐縣、曲陽、定州、行唐、阜平、山西五臺山一帶,一直到文革期間也有少量的活動。直至今天,其它地區(qū)已經失傳,難覓蹤跡,唯有唐縣灌城西樂會還有比……[詳細] |
![]() | 沿徐水縣城東行2公里處有一個小村莊那就是高莊村。這個只有470戶人家共1850人的小村莊,歷代傳承著一個古老的文化活動——高莊音樂會。高莊音樂會分為前壇、后壇。前壇為演奏,后壇為唱經。樂器的組成包括管子、笛子、笙、云鑼、鑼、鼓、鐃、镲等。吹奏、打擊樂器為前壇樂器;魂鈴、磬、板、鼓等伴奏樂器為后壇樂器。這看似與冀中笙管樂相類似的高莊音樂會,憑借悠久的歷史及傳承和獨特組織表演形式,受到社會和學術界的廣……[詳細] |
![]() | 在千年古縣唐縣的廣大民眾間,至今還廣泛流傳著三皇五帝之一——唐堯在慶都山一帶出生、成長,在丹鳳山下受封唐侯,在故城踐帝位、建帝都,在磨巖山水云洞前尋賢拜許由,在洪城教子丹朱學圍棋等古老傳說,傳誦著唐堯帶領百姓抗干旱、種嘉禾、推良種、制陶器、做葛衣、泡果酒,教民修德、倡禮儀、講人倫,派官員觀天象、編年歷、制法律的動人故事,頌揚著唐堯樸素廉明、無私大公,選賢任能的仁德故事。這些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大都……[詳細] |
![]() | 安國市舊稱祁州,是舉世聞名的中藥材集散地,素有“藥都”和“天下第一藥市”之稱。安國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偉大戲劇家關漢卿即誕生在這片鐘靈毓秀的沃土。關漢卿,元代伍仁村(隸屬河北省安國市)人,號已齋叟,約生于金末,其祖上世代為官。漢卿幼年勤奮好學,過目成誦,善詩賦,縣試名列榜首。后赴中都應試,因考官作梗不第,從此認清官場腐敗,不屑仕途。約元成宗元貞年間,只身移居大都(今北京)與雜劇作家白樸、趙子祥等組織……[詳細] |
![]() | 邢邑鎮(zhèn)位于定州城南35公里,是一個文化大鎮(zhèn),有著深厚的民間文化底蘊。全鎮(zhèn)轄13個行政村,其中邢邑村有1萬多人,邢邑花會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炮打五只船”節(jié)目最具地域性、藝術性、民間性,深受群眾喜愛。地域性,邢邑地處北有大沙河,南有跑馬河,面臨河套故地,解放前經常被水淹,幾千年的千變萬化和勞動人民的辛勤創(chuàng)造了有地域性的文化藝術活動,炮打五只船盡顯風土人情的本色,旱船是我國最大的流派之一,船長500……[詳細] |
![]() | 西四旺村“龍燈戲”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瑰寶!褒垷魬颉弊郧宄拦饽觊g傳承至今,在定州市西四旺村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它是西藏地方送給清朝天子進貢獻寶的大禮。通常在每年的農歷“二月二”龍?zhí)ь^這天演出,專給宮廷皇貴們欣賞享受。當時轟動皇朝,故此被盛譽“天下第一臺”。西四旺村木工楊德庚(御木工木狀元,是現(xiàn)楊金明五世祖爺)在宮廷做工期間,得其密傳,將其落戶到西四旺村,代代相承,流傳至今。歷年逢年過節(jié),一……[詳細] |
![]() | 順平縣地處太行山東麓,古城保定西郊,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京昆高速、京珠高速、保阜高速、107國道以及京廣鐵路穿境而過,交通發(fā)達,境內的伊祁山相傳就是千古圣賢堯帝出生的地方,因而又被稱為堯鄉(xiāng)。“地平蹺”產生于河北中部的順平縣(原完縣),是由“寸蹺”演變而成,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相傳乾隆(1636年-1795年)年間順平(完縣)極為盛行“寸蹺”,民國以后經藝人冀連三、鄧金河等人對“寸蹺”的修改和完善形……[詳細] |
![]() | 蠡縣地處河北省腹地,保定市南50公里。交通、通訊便利,電力設施完備。蠡縣是河北省著名的“武術之鄉(xiāng)”,是“戳腳”的發(fā)源地。自嘉慶年間傳入了蠡縣,其分布在趙鍛莊、南沙口、北沙口、朱佐等20余個村。戳腳全名“九番御步鴛鴦勾掛連環(huán)懸空戳腳”,又名九番鴛鴦腳、九枝子、趟子腿,是中國古老拳種之一。自宋代中國傳統(tǒng)武術分門立戶為四大名門:赤,伯,蠢,溫。戳腳拳屬溫家流派,稱枝子門,是十大拳種之一,屬少林宗法!端[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