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戲是吉林省漢族地方戲曲劇種,是農安縣創(chuàng)作的地方戲曲新劇種,因農安曾是遼代有名的黃龍府而得名。黃龍戲產生之初,只有小生、小丑、小旦三行。后在實踐中,充實了刀馬旦、老生和老旦。音樂主要分生、旦、丑行當唱腔、表演及化妝、服裝等基本上依照京劇的路子。2008年,黃龍戲入選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龍戲是以東北皮影戲中流傳于農安及其周邊地區(qū)的“此地影”(當地民間藝人對本地皮影戲的俗稱)音樂為基調、以由“此地影”演化而來的民間小戲(當地俗稱“唱玩意兒”)為基礎形態(tài),充分吸收和借鑒本地薩滿樂舞、民間說唱、口頭文學、民間小調等藝術手段,形成的具有悠久藝術傳統(tǒng)、廣泛文化基礎、濃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戲曲劇種。因農安在遼、金時期稱黃龍府,故稱黃龍戲。黃龍戲的音樂基調,是以本地皮影音樂為母體,與本地民間……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