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樂清市翁垟鎮(zhèn)雪灣村保存的樂清龍檔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歷經(jīng)歲月滄桑,年代久遠的老龍檔在樂清市比較少見!盎饦涔怛v城不夜,銀花焰吐景長春!睒非逦鬣l(xiāng)一帶有著劃龍船的傳統(tǒng)習俗,一般都是正月初八上燈,正月十七光燈,而龍檔正月初一就開始拼裝。龍檔隨著龍船出游,鑼鼓開道,吹吹打打,好不熱鬧。翁垟鎮(zhèn)雪灣村的木雕龍檔始制作于光緒四年(1878年),至今已有131年的歷史,由于年代久遠,它的最早雕刻者已經(jīng)無從考證……[詳細] |
![]() | 蒲岐抬閣是溫州市樂清市蒲岐一帶元宵節(jié)民俗活動的一部分,有時九月會市上也乘興鬧場,已有600余年歷史。蒲岐抬閣扮演的多是民間富有群眾基礎(chǔ)的古裝戲劇,如“八仙過海、天女散花、白水灘”等。每架抬閣起碼由三至七名童男童女粉墨華裝,肩上、手上、杯上、刀頭、劍尖均可立人。“遠看仙人騰云,近看三國封神,仔細看看,都是蒲岐人。”便是對蒲岐抬閣的形象描寫。蒲岐坐落在樂清灣畔,是一個由屯兵形成的歷史古鎮(zhèn),歷史上的蒲岐……[詳細] |
![]() | 保嗣酒,是溫州樂清柳市村民為保佑子孫茁壯成長,固定在正月初三為年滿十八歲的男子舉行的禮俗。保嗣酒的程序:(1)抓鬮。柳市后西村男子長到十八歲,都要請村人吃“保嗣酒!泵總擺酒的人家就要寫10張留有自已姓名的紙條,采用抓鬮的辦法,村民抓到哪戶就去哪家吃,即使跟戶主有矛盾,這天也該高高興興去。按照習俗,一家有一個到兩個兒子長到十八歲定一桌,三個兒子定兩桌,五個兒子定三桌,七個是四桌,每戶人家指定一人參……[詳細] |
![]() | 首飾龍民間俗稱為“龍船燈”,起源于明代。依照魚船結(jié)構(gòu),整個首架是以一條弧形木條做基礎(chǔ),上面用竹條和篾絲糊紙扎成一只龍船。全長4.5米,高3米,寬2米,前有龍頭,后有龍尾,中間龍身有5至7層樓樓閣,置亭臺70多座,80多出戲曲的300多個人物造型,設(shè)有木質(zhì)傳動裝置,用手搖動即能活動起來,配以燈光。每到元宵節(jié)時,龍船燈便和其它龍燈一起出來活動。活動時間一般是從正月初十開始至十六,一共七晝夜。人們扛著首……[詳細] |
![]() | 樂清市位于浙江省東南部沿海,樂清細紋刻紙是當?shù)亓鱾鞯囊豁椊^藝,主要集中在樂清市象陽鎮(zhèn)的寺前村、后橫村,北白象鎮(zhèn)的東才村及樂成鎮(zhèn)、柳市鎮(zhèn)、翁陽鎮(zhèn)等地。樂清剪紙源于樂清民間剪紙“龍船花”,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據(jù)《樂清縣志》記載,元代大德年間,“社里笙歌達旦,通衢剪彩為眾共賞,與民同樂”。這里的“剪彩”就是剪紙。每年正月十五,樂清鄉(xiāng)間各地都有龍船燈巡游。龍船紙扎和細紋刻紙是龍船燈的基本工藝和裝飾手段……[詳細] |
![]() | 細紋剪紙又名細紋刻紙,流行于樂清。最初多應(yīng)用于龍船燈或窗欞裝飾,后婦女用它作繡花底圖,繡成帽花、鞋花、肚花、肚兜花,故又稱剪花。這種細紋刻紙,構(gòu)圖雋秀優(yōu)美,刀法精妙人微。景細線紋闊度只有一毫米,1公分闊度薄紙能刻22刀,每刀間隔不到半毫米,細如發(fā)絲;且疏密有致,和諧美觀。建國后,細紋刻紙在繼承傳統(tǒng)基礎(chǔ)上,又有創(chuàng)新,圖案內(nèi)容花鳥、人物兼?zhèn),其代表作細紋《軍民魚水情》、《課余》、《紡織姑娘》等先后在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