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南河戲(第四批省級)傳統戲劇德安南河戲流傳于德安縣西北一帶。清乾隆時期,湖北黃梅縣逃避水災的難民將黃梅采茶戲帶到德安并廣為傳播,后幾代德安民間藝人在黃梅采茶調(也稱下河調)的基礎上吸收了漢劇的西皮、二黃和楚劇、彈腔的精華,同時又融合了本地土語小調,逐步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地方戲曲劇種,德安民間藝人將其稱為南河戲。南河戲的唱腔有板腔體、聯曲體和綜合體。板腔體有平板、漢腔、嘆腔、還魂腔、西皮、二黃等,平板(下河調)系南河戲唱腔的主體,俗稱開口腔。平板、漢腔依據其基本曲調通過速度、旋律、節(jié)奏的變奏,音調的申展壓縮,演變成一字、火攻、對板、嚎啕、悶板、倒板等一系列板式,俗稱九板十三腔。南河戲的每出小戲均由幾首專用小調組合而成,稱之為聯曲體,是南河戲唱腔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河戲的綜合體則是以板腔體為……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