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梆鼓秧歌是一種以梆和鼓為伴奏,集唱、念、舞、為一體的民間舞蹈藝術形式,源于歷城區(qū)港溝鎮(zhèn)有蘭峪村。明嘉靖年間,有蘭峪村有個叫張文賓的鐵匠,娶妻柳愛云,生有四個女兒。張文賓不但有一身打鐵的好手藝,而且愛讀詩書,喜好民間俚語小調,經常在當?shù)匕缤鏁r展示絕技。張文賓樂善好施,喜歡拿出個人的錢財接濟村里孤寡、窮困的人,受到村里人的愛戴。妻子柳愛云領著女兒們做豆腐,同樣喜歡唱小曲扭秧歌,耳熏目覽,四個女兒也活潑……[詳細] |
![]() | 閔子騫(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春秋末期魯國(現(xiàn)魚臺縣大閔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并稱,為七十二賢人之一。他為人所稱道,主要是他的孝,作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稱贊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閔子騫排在第三,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賢人物。據(jù)《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騫少時為后母1,冬天,后母以蘆花衣?lián)p,以棉絮……[詳細] |
![]() | 華陽宮古建筑群是濟南市一處古老的道教官觀。地處濟南市東北向,在黃河以南,小清河以北的平原地帶。北依華山(又名華不注),南臨鏡光湖(又名金光湖),依山就勢,高低錯落,相間有序,布局有致,是濟南地區(qū)最大規(guī)模的古建筑群體,同時,遺有五百余平方米的古壁畫。因此,1979年9月3日被濟南市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陽宮,因位居華山之陽而故稱。華山,又名“華不注”山,“華”,古通“花”,“不”,(夫……[詳細] |
![]() | 在柳埠鎮(zhèn)一帶,人們對農歷的“五月十三”這一不屬于任何節(jié)日的一天比較重視。這一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買酒割肉,包水餃,過得十分隆重。傳說:這一天是關老爺磨刀的日子,是肯定要下雨的。于是,又有了“大旱小旱,不過五月十三”的預言。每年農歷的五月十三日,通常處于夏至或小暑季節(jié)間的前后,正常的氣候都有降雨的過程,氣候不正常的年份亦有不下雨的。而民間稱此日若下雨,便是關公在“磨刀”,其磨刀的用水是從南天門處降下凡……[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