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莊鎮(zhèn)廟會陳莊是靈壽縣山區(qū)重鎮(zhèn)。它西依太行山脈,東臨華北平原,距靈壽、行唐、阜平、五臺、平山縣城各五十公里。周圍山場廣闊,物產(chǎn)豐富,自明朝中葉初具規(guī)模,至清朝發(fā)展成為冀西區(qū)重鎮(zhèn),商業(yè)區(qū)發(fā)達,成為山貨集散地,貨物交易遠至京、津、滬、武漢、大同、綏遠等地,素有“拉不敗的陳莊”之說?谷諔(zhàn)爭前,江南及京津大城市的商賈常年往來陳莊貿(mào)易,知陳莊而不知靈壽。陳莊除二、七為集外,一年有三月十八、九月十三兩次廟會……[詳細] |
![]() | 慈峪鎮(zhèn)廟會慈裕在戰(zhàn)國時期即已成鎮(zhèn),有“燕南雄鎮(zhèn)”之稱,是靈壽縣中部丘陵地區(qū)的商業(yè)中心,除逢五排十為集日外,一年中有五個廟會,即三月十五的火神廟會,五月端五岳五月廟會,七月十五的鬼節(jié)廟會,九月十五日的0廟會和臘月十五的三官廟會,其中以三月十五的火神廟會規(guī)模最大,并一直保留至今。慈峪鎮(zhèn)東門、西門外各有火神廟一座,每座廟對過都建有戲樓,每逢三月十五祭神燒香,戲樓必有大戲,買賣生意分布半鎮(zhèn),各種商品琳瑯滿……[詳細] |
![]() | 城隍廟會農(nóng)歷十月十八,地點城內(nèi),舊時人死歸天,家人都到城隍廟燒紙報到(鄉(xiāng)村中則到村外五道廟燒紙,由五道爺轉(zhuǎn)報),因之城隍廟為一縣之大廟。靈壽縣城隍廟建在縣城內(nèi)十家街東路北。前戲樓,后寢宮,正殿居中,廊廡分左右。整個建筑宏偉壯麗。城隍閻羅,塑像鮮明,貼金面頰,光彩照人,兇煞惡神,鎮(zhèn)懾人心,平時行人路過城隍廟站,緘口無言,解肅惟謹。住廟道士有良田數(shù)頃,生活優(yōu)裕,終日誦經(jīng)習武,吹彈歌舞,官府要員,地方紳……[詳細] |
![]() | 靈王廟會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三日,開始為縣城大東關(guān)的廟會,現(xiàn)成為縣城春季最熱鬧、繁華的廟會。此廟會因大爺廟而起。東關(guān)長街文興橋東北建有明靈王廟,明朝天順中敕建,廟額稱“靈壽候祠”,俗稱大爺廟,廟祀漢將邳彤。邳彤乃東漢光武中興大將,以功封靈壽候,死后邑人建廟祭祀,以求保佑。據(jù)說邳將神像塑坐巨井之上,井中常發(fā)鳴聲。明天順年間,英宗帝體生一瘡,久治不愈,一晚偶得一夢,見有一個暗中治療。瘡破膿淌,一時舒時,旋即痊……[詳細] |
![]() | 成官廟會農(nóng)歷二月初一,為紀念清靈壽知縣成肇麟而設(shè)。成肇麟(1846-1901年),江蘇寶應(yīng)人,同漢癸酉舉人。先任教諭,為官清廉,政績顯著,屢有升遷,曾任知州、知府。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任靈壽知縣。光緒二十七年,八國聯(lián)軍之德軍追擊逃往西安的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路經(jīng)靈壽,強令成知縣急籌軍糧肉食,并限令限刻備八百匹騾馱、八百副參鞍,另加百名婦女、五百只雞。成知縣拒不答應(yīng)。敵乃以最殘暴手段對成進……[詳細] |
![]() | 趙莊嶺皇綱始于明嘉靖時期,距今約500余年之久,相傳明正德十年武宗病危,急召外巡堂弟朱厚璁還朝繼位,正月二十四日夜,朱途徑趙莊嶺遇賊兵截殺,朱躲至火神廟神案之下,方免遭死難。后,朱厚璁登基,年號嘉靖。嘉靖帝深感火神救命之恩,降旨封火神為火帝正君,撥皇銀重建火神廟,賜皇家全幅鑾駕執(zhí)事以壯神威,欽定于每年正月二十五日為祀典之期,自此趙莊嶺火神廟會誕生。每逢廟會帝皆撥皇銀遣大臣送皇綱至趙莊嶺助香火之資,……[詳細] |
![]() | 井陘孤山因二千六百多年前趙氏孤兒被義士程嬰舍子相救藏于此山撫養(yǎng)成人而得名。感恩文化在井陘孤山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已融入當?shù)厝嗣竦纳嬉庾R、生活習俗和社交禮儀中。2007年5月,中國文聯(lián)命名井陘孤山為“中國感恩文化之鄉(xiāng)”。公元前597年,晉權(quán)臣屠岸賈殘殺相國趙盾之子趙朔全家,并追殺朔遺腹子趙武。為國家大業(yè),程嬰與趙朔門客公孫杵臼巧定換嬰之計,杵臼攜程嬰之子獻身,程嬰抱趙武藏身于此,將其養(yǎng)育成人、報效……[詳細] |
![]() | 藁城市北周卦亂彈是民間戲曲稀有劇種之一。據(jù)《石家莊地區(qū)戲曲資料匯編》載,亂彈在清乾隆、嘉慶年間傳入,距今已有200余年歷史了。自清道光五年(1825)至清光緒十三年(1887),除藁城市北周卦亂彈同樂會及南大章等八個村有亂彈戲班外,晉縣、元氏、高邑、贊皇等縣都有戲班。亂彈戲大致分兩路,即東路亂彈和西路亂彈。北周卦亂彈屬西路亂彈。亂彈系多聲腔劇種。其唱腔基本保持著清代的音調(diào),演唱以亂彈腔為主。亂彈……[詳細] |
![]() | 八百多年前,井陘縣小作鎮(zhèn)桃林坪村南楸樹梁進行了一場激戰(zhàn),多員名將浴血奮戰(zhàn),擊敗敵寇。后來,當?shù)匕傩諡榧o念當時的戰(zhàn)斗場面,按老人的傳說,精心組織,刻苦排練,組建了花臉社火,至今已有600余年歷史。桃林坪花臉社火描述的是三國、梁山等故事中各員名將的戰(zhàn)斗場面,共有16個回子,每個回子是一個故事(一場戲)。桃林坪花臉社火不唱不說,只有從臉型、招路上仔細觀察才能辨認出演員的身份和戲的內(nèi)容。因桃林坪社火臉型奇……[詳細] |
![]() | 欒城縣位于冀中平原南部,河北省西南部,省會石家莊市東南方,為石家莊市近郊縣,西宮村位于該縣城南5公里。西宮大蠟會是欒城縣西宮村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廟會,每年農(nóng)歷十月十三至十五在西宮村舉辦。廟會以特定時間、特定地點、更以獨特的形式舉行獨具特色的祭祀儀式活動為亮點,自明代至今,數(shù)百年來世代傳承歷久不衰,形成了聞名遐邇的地域性的、傳統(tǒng)的、綜合性的民間文化活動。西宮大蠟會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相傳明朝永樂年間,河……[詳細] |
![]() | 井陘縣南張井作火技藝,相傳為先祖于康熙初年在山西充啞三載偷師而得。世代相傳的“偷老桿”習俗,就是為了紀念這位煙火宗師。清朝后期至解放前,南張井村煙火一直是縣城元宵花會的壓軸戲,被視為“官火”。井陘縣家喻戶曉的歇后語“張家井叫閨女----看火”,足證其名氣之大。老虎火的-流程主要是:將干柳木劈開燒成木炭,置以甕中灑水覆以濕布。而后晾干灑酒用石碾碾成塊狀。再晾干用搟杖碾爛過以籮,配以硝和硫磺,即成藥![詳細] |
![]() | 石家莊一帶的廟會歷史悠久,最早產(chǎn)生于祭祀活動。據(jù)考證,早在漢代,封龍山就有祭山活動,這是封龍山廟會的淵源。隨著宗教文化的發(fā)展,寺廟祠壇大興。諸如關(guān)帝廟、藥王廟、觀音廟、奶奶廟、圣母廟、三官廟、真武廟、呂祖廟、城隆廟、五道廟、土地廟、山神廟等,逐漸遍布各地,祭神敬仙活動也隨之頻繁和普及,廟會隨之盛行。欒城西宮大廟會就是祭祀南海觀音的活動,井陘雪花山廟會起源于祭神。也有的廟會,是群眾為了悼念他們崇敬的……[詳細] |
![]() | 老字號飯莊----石家莊最早的清真飯莊,最初由回民滿氏兄弟所建。中和軒飯莊有80多年歷史。民國9年(1920年),滿氏兄弟由保定來到石家莊,在順通巷(今中華胡同)建起了中和軒飯莊。民國25年(1936年)是初盛時期,1947年11月12日朱德等中央領(lǐng)導曾到中和軒就餐,1965年國慶節(jié)前遷址中山路繁華地段,1996年9月28日中和軒飯莊遷址至新華路東頭。現(xiàn)在,遷至中山東路省博物館附近。經(jīng)營的中和軒蒸……[詳細] |
![]() | 晉州趙氏剪紙是中國剪紙中很有特色的一個流派,是母女傳承的典范,具有鮮明的燕趙風格,是燕趙大地“活”的文化傳統(tǒng)的見證,展現(xiàn)出鮮明的中華風情和民族氣韻。晉州市地處河北省中南部冀中平原腹地,石德鐵路、307國道穿越市區(qū),西距省會50公里,北距首都300公里,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有“糧棉倉、鴨梨鄉(xiāng)”之美譽。晉州趙氏剪紙有籍可考的歷史起自清代咸豐年間,距今150余年,傳承六代。其前輩謝馮氏、謝嫣蕊、李喜娥都……[詳細] |
![]() | “官傘”發(fā)源并流傳于晉州的古城、槐樹、東宿和城關(guān)一帶。官傘的表演多在元宵節(jié)期間。表演時,先由鑼鼓打開場點,會頭出場自報村名、姓名,然后念白叫板:“左手執(zhí)傘,右手叉腰,腳跟提出,咱們跳起來了。”接著,鑼鼓喧天,嗩吶高奏,幾十個舞組競相表演,看誰吸引的觀眾多、贏得的掌聲響,誰便是優(yōu)勝者。這種傳統(tǒng)的、帶有比賽性的表演,促進了官傘藝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民間辦喜事也多邀請官傘表演祝賀,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匮永m(xù)很久的一種習……[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