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吹糖藝術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600余年歷史。相傳劉伯溫為吹糖藝術祖師爺。藁城西辛莊吹糖藝術是藁城市民間文化的代表性項目,民間俗稱吹糖人,最早是從寧晉縣傳過來的,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吹糖藝術主要用料是麥芽糖(糖稀),火爐、鋸末為其輔助工具。鋸末作為燃料用火爐加熱糖稀,糖稀經過加熱,溫度達到100度以上時才可以吹制糖人。吹糖藝術主要功夫在“吹”上,一塊糖坯在手,藝人邊吹邊捏創(chuàng)作成各種作品。吹糖藝……[詳細] |
![]() | 南趙臺村位于欒城縣竇嫗鎮(zhèn),村中民風淳樸、和諧,村民安居樂業(yè)。楊生辰便是該村土生土長的一位民間手工藝人。其家族木匠技藝世代相傳,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形成了一整套系統(tǒng)的、獨具特色的生產工藝流程和技藝。楊生辰是“楊氏”木匠技藝的-傳人,經過幾十年的繼承和發(fā)展,其技藝日趨成熟,成為方圓百里家喻戶曉的木工高手,人送雅號“傻子木匠”。欒城楊氏家具制作技藝是以仿明清樣式的家具為主,以“三大名作”為基礎,取其精華……[詳細] |
![]() | 泥模是供兒童做泥土手工制作的一種工具。把膠泥壓進這些模子,磕出來就會印上與模子相反的圖案,模子上凸起的線條,印成泥模將出現凹陷的線條。泥模產品的形狀為圓形的微型浮雕,直徑大約8—10厘米,厚大約0.5厘米,圖案多為陰刻畫面形象,凹進約0.2厘米。深澤縣一帶的泥模玩具,據考證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經民間藝人的世代相傳,形成了深澤縣泥模的個性風格。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兒童娛樂方式的增……[詳細] |
![]() | 新樂石雕藝術萌生較早,據隋《括地志》太平環(huán)宇記史料記載,黃山出細耎白石可做墓志諸物,故環(huán)山諸村多石工。漢代主要用于建筑業(yè),漢代南北朝時期陵墓興起,墓上刻望柱,神道兩旁石人石獸,碑上刻文字圖案,供桌、上馬石、栓馬樁等。由簡到繁,日趨精美,石雕作品即發(fā)展起來。南北朝的齊魏時代,佛教傳入我國,進一步促進了石雕的發(fā)展。隋朝有石雕安濟橋,從龍的造型,裁長補短,吸收青銅制品的精美,在石頭上表現神龍之矯健神態(tài)![詳細] |
![]() | 高邑縣后哨營貓頭靴,是由人工納縫繡制的一種具有實用性、欣賞性、祈福意義的布藝民間美術制品。屬虎鞋的一個支脈,人們都知道,虎鞋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⑹前佾F之王,虎以威風勇猛而深受人們喜愛。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虎的形象制成各種圖騰,用來賜福避邪,在我國民間流行著制作、穿戴使用虎鞋、虎帽、虎枕的習俗。高邑縣歷史悠久,是漢光武帝劉秀登基的地方,這里民風淳樸,民俗、民藝世代相傳,高邑縣后哨營貓頭……[詳細] |
![]() | 伏羲是中華民族的文明始祖,他用文明的燈火引導人們走出了鴻蒙未啟的混沌,結束了原始時代的生活方式。為紀念和彰顯他的功績,后人在伏羲臺修建了伏羲廟,并舉辦一年一度的伏羲祭祀活動。祭祀伏羲活動始于三黃五帝的帝嚳時期(約公元前2436年),盛起于唐宋元,明清達至鼎盛。歷代朝廷頒發(fā)祭文,府縣承辦。祭祀形式有三種:御祭、官祭、民祭。改革開放后,新樂市政府為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積極謀劃,于上世紀末開……[詳細] |
![]() | 自古以來,全羊宴是堪與滿漢全席相媲美的大型宴席。其中菜品的原料均出自羊的身上,并以菜品繁多、口味鮮美、滋補健身為美名傳誦。無極縣七汲村的“全羊宴”在河北一帶遠近聞名,廚師根據羊的各部肌肉、內臟組織的不同,用不同的烹調方法,做出色、香、形、味、各異的各種菜肴,并冠之以吉祥如意的名稱,稱為全羊宴。一只羊可以做出80多種菜肴。在制作上,刀工精細,調味考究,炸、溜、爆、燒、燉、燜、煨、炒,香而不膩,有的外……[詳細] |
![]() | 南張井村位于井陘縣西南部山區(qū)于家鄉(xiāng),群山環(huán)抱,交通閉塞,十年九旱,自古缺水。該村石灰石藏量豐富且層次分明,底面平整,自然條件和生活需求,促使南張井人約于明朝晚期發(fā)明了干礤石砌墻技藝,F存最早有記載的建筑物為康熙十八年建的觀音閣石橋。此后直至20世紀90年代所建石窯均為干礤石墻?滴跏四杲ǖ挠^音閣石橋,閣上現存碑記,是南張井干礤石墻技藝的真實寫照。所謂干礤石墻技藝即砌壘石墻時不加泥土、沙漿之類粘合……[詳細] |
![]() | 魏徵的傳說是一千多年來在魏徵故里晉州市民間廣泛流傳的魏徵的傳說故事。魏徵故里晉州市在河北省中南部,寬20.7公里,南北長41.5公里,總面積619平方公里。全市共有自然村214個,人口54萬。石德鐵路、石黃高速、307國道穿越市區(qū)。西距河北省省會石家莊5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300公里。主要流傳方式為一人講,眾人聽或家庭的或小群體的,講述了我國封建社會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在民間……[詳細] |
![]() | 平山張果老傳說系流傳于平山縣崗南鎮(zhèn)、大吾鄉(xiāng)一帶的民間傳說故事,是平山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張果老,姓張名果,傳說是“八仙”中的長者,故稱張果老。據傳,張果老的家鄉(xiāng)是平山縣霍賓臺村。霍賓臺又叫俠門臺,該村距平山縣城20公里,北臨崗南水庫,西靠驢山,依山傍水,物產豐富。全村480多戶,2200多口人,以張姓為主。據該村80歲的張玉廷老人講述,張果老出生在霍賓臺張家胡同,排行0,哥哥叫張能。兄弟分家后……[詳細] |
![]() | 劉琨(271-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裔。文學家、音樂家和愛國將領。在其一生中留下了聞雞起舞等四個成語典故,對后世產生了廣泛影響。劉琨少年時即有“俊朗”之美譽,以雄豪著名。在劉琨身上體現著“慷慨悲歌”的燕趙精神,對后世影響很大。聞雞起舞、枕戈待旦、先吾著鞭和多難興邦等成語典故即源于劉琨。其中聞雞起舞在我國具有廣泛的傳播。在劉琨的故里無極,人們世世代代紀念這……[詳細] |
![]() | 行唐縣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南望省會,北顧京津,西依太行山脈,東臨華北平原,在距離縣城西北方向16公里的地方,有村名許由,有山名箕山,有河名穎水,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有關許由與堯帝的傳說就發(fā)生在這里。相傳上古時期,九州部落聯盟首領堯帝,因年事已高,欲禪位于賢人。許由是當時的名士,于是堯帝找到他,欲把天下讓位于他。許由不接受堯帝的禪讓,躲在箕山之下,穎水之陽,耕田而食,隱居起來。傳說,堯帝以天下讓許由,……[詳細] |
![]() | 韓信背水一戰(zhàn)的傳說講的是發(fā)生在井陘一帶的世界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它所體現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軍事思想以及在流傳過程中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成為全人類的重要文化遺產。韓信,淮陰人,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關中,后東渡黃河,打敗并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于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韓信的部隊要通過道路狹小的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出了一面堵住……[詳細] |
![]() | 井陘縣,地處太行山東麓,河北的西陲。毗鄰平山、鹿泉、贊皇,與山西盂縣、平定、昔陽三縣接壤。境內有一條百里之長的古驛道,東通華北、西至西安,是流動人口的必經之道。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流動的文化地帶,一些優(yōu)秀民間藝術便在這里生根開花、世代傳承,尤其是民間婚俗歷史久遠,特色鮮明,在漢族婚俗中極具代表性;槎Y規(guī)模以不同區(qū)域、家庭條件和地位確定,婚嫁禮儀、婚慶典禮風格不同,場面熱烈、歡暢、喜慶、祥和,地區(qū)……[詳細] |
![]() | 井陘縣板橋村地處太行山東麓,東距井陘縣城20公里,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千年古村落!熬徘S河陣”燈會又稱“九曲黃河燈”,簡稱“轉黃河”,由歷史上的“聯莊會”——板橋莊傳承至今。每年從正月初八起,由黃河會古陣圖傳人“黃河頭”在古老的“黃河地”上畫地設圖,插桿為陣。每根木樁高一米二,粗五公分。全陣共三百六十五根木樁,排成一個正方形。用秫秸綁縛立桿連為通道,形成九曲連環(huán)城,木桿頂……[詳細] |